
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正在全速發展,日前收到27份發展商提交的意向書。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正在全速發展,政府早前已撥出10幅土地,透過公私營合作方式邀請發展商提交意向書,已於日前截止,共收到27份回覆,反應理想,發展商興趣高於預期。
另外,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批大樓興建進度良好,其中「濕實驗室」已租予40多間企業,期望年底招租率可達到九成。\大公報記者 秦英偉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蔡傑銘昨日表示,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河套香港園區是重中之重。
蔡傑銘指出,河套香港園區日前收到發展商提交27份意向書。有公司對未有撥出的土地表示有興趣,認為市場的興趣高於當局預期,亦有非傳統發展商、科技企業願意參與發展進駐。
「濕實驗室」租予逾40企業
當局希望河套園區可以公私營合作,最好由私營市場帶領,不要只靠公帑去做。當局期望2030年之前完成第一期發展,會盡快分析意見書內容。
蔡傑銘又說,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批大樓的興建進度非常好,3座大樓當中兩座是「濕實驗室」,亦即配置了相關支援、特定煤氣及通風等設施的實驗室,提供3.2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已租予40多間企業,希望今年年底可以開園。當中有兩成來自海外,其餘來自內地及本港,與預計近似。
園區首批員工陸續上班
涵蓋的行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及新能源科技和人工智能,都是當局期望創科藍圖可以發展的領域。他又說,這些企業佔了七成用地面積,期望年底達到九成招租率,不做到百分百出租,是因為要預留位置予共用數據的樣本室。
當局在園區的首批員工已於10月中開始上班,員工可以在落馬洲港鐵站乘坐接駁巴士。蔡傑銘指出,人才公寓在人才來港後投入運作,附近的餐廳等亦投入服務。預計第一期餘下5座大樓2027年完工。
蔡傑銘又透露,內地移民局日前公布擴大來港澳人才簽注範圍,特區政府正計劃指定白名單,允許內地園區專家更方便來港。他又指,內地允許創科關鍵數據流入香港園區,園區會有專業技術,包括將數據匿名化,確保不外流,亦考慮在北都專屬法例中指定相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