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輪候器官時間中位數達五年

時間:2025-11-08 05:01:46來源:大公报

  圖:本港等候器官捐贈的患者,輪候時間中位數達五年,瑪麗醫院呼籲市民支持呼籲器官捐贈,幫助有需要人士。

  【大公報訊】記者黃佩琳報道: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移植服務協調委員會主席、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馬錦文表示,本港等候器官捐贈的患者,輪候時間中位數達五年,不少患者在輪候期間離世。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香港的器官移植率對比世界偏低,傳統觀念和溝通不到位為兩大原因,表示醫院會積極響應有關政策,呼籲大眾更多關注器官捐贈。

  移植率對比全球屬偏低

  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年9月期間,本港有76人輪候心臟,23人輪候肺臟,但每年分別只有4至8宗、2至5宗移植手術,另有64人輪候肝臟,2563人輪候腎臟,但每分別只有30至37宗、52至59宗移植手術。

  陳智仁表示,每年移植手術宗數維持平穩,反映器官移植率仍較低,許多患者在輪候過程中不幸離世。雖然有人工心臟等新技術幫助患者維持生命,但與接受移植的患者比較,生活質量大有差距。

  陳智仁說,不少人仍有希望「留全屍」的傳統觀念,影響捐贈器官的意慾。有些人雖有意捐贈器官,但未及登記,或未有及時告訴家屬,導致沒有落實捐贈器官,他呼籲公眾需將捐贈器官的意願及早知會家屬。

  對於早前衞生署提出,希望社會重啟討論器官捐贈「預設默許」(選擇退出)機制,陳智仁指出,醫院會積極響應可提高捐贈率的政策,跟隨政府和醫管局的決定。  

  資料顯示,過去兩年,香港平均每百萬人口約有3.6位捐贈者,仍然是世界上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馬錦文說,目前器官捐贈數量仍滿足不了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的需求,但醫院會改善服務,未來將增加手術室數量、提供病人專用升降機,同時會持續引入新技術,提高輪候移植患者的存活時間和生活水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