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手短缺是安老院舍行業的頑疾,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升服務質素,是社會亟需面對的課題。
隨着人口老化,本港安老院舍的運營問題備受關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安老院舍前線員工向《大公報》爆料,揭露院舍在收費、醫療用品申報及護理服務中的種種亂象,部分院舍利用制度漏洞斂財。有安老院誤導巡院醫生,令醫生評估院友尿片用量較實際多;同時與相熟的醫療用品公司為紙尿片用量「湊夠單」,從而向社署申領更多津貼。
從誇大紙尿片用量虛報費用,到護理質素低劣、忽視長者尊嚴,相關問題暴露安老服務行業的監管漏洞,整個制度需要優化以保障長者權益,令公帑用得其所。\大公報記者 余風(文) 盧剛昌(圖)
「你知不知道,當酒樓倒閉後會做什麼?就是老人院,因為最賺錢!」該名知情者透露,部分安老院舍用盡方法賺錢,紙尿片等耗材的收費上普遍存在問題。尿片雖經醫生評估用量,費用亦按「實報實銷」向社會福利署申報,惟知情人士透露不少院舍仍能「造假」,「醫生巡院,就同院友着條尿片,同醫生講他要用尿片。」他指不少巡院醫生與院舍相熟,所謂巡院都只像例行公事,一般都不會質疑院舍提出的長者尿片用量,非常合作地發出證明書,即使有誇大也不會留意,例如每日寫到可使用8塊,實際是否用這麼多,醫生都不會細心查證。
醫療用品打折 院舍利潤高
以一間有100名院友的院舍為例,知情者指即使只有50名院友需要用尿片,但不少院舍會以「篤數」方式,「拉上補下」替所有需要尿片的院友爭取「最大資助」。尿片價格亦是院舍「說了算」,市場價僅數元一塊的薄款尿片,院舍卻收每塊15元,部分更收取20元以上,聲稱包含換片服務費用。「有些尿片一泡尿就漏,質素極差。護理員何時換片、有沒有換片,根本無人知。」他又指院舍與不少醫療用品公司相熟,加上大量訂購,可獲得大額折扣,從而獲得更大利潤。而院舍每月會集齊單據,替綜援金院友向社署申請醫療用品資助,最終得到的資助都是流入院舍「口袋」,「有好多院友無人無物,每月都是靠院舍的姑娘帶落街,再提款交院費。」知情人士又提到,不少院舍都是看準綜援金院友獲批的資助來收費。
長者排隊等沖涼肉帛相見
有些長者沒有申請綜援金,一分一毫都由家屬負擔,家屬即使對收費不滿,礙於長者已在院舍居住,怕得罪院方,往往「肉隨砧板上」被迫接受高昂費用。一名網民曾表示,其友人奶奶入住院舍,被收每月4000多元的「驚人尿片費」,每天收費約150元,令人質疑收費是否合理。知情者又指院舍常打心理戰,首先標示較便宜的床位費吸引院友入住,隨後便逐項加收費用,他形容此為「打死狗講價」。
除了收費問題,多年來的護理問題仍然存在。知情者透露,受香港勞動人口短缺影響,護理員良莠不齊,許多院舍依賴訓練不足的勞工,服務水平欠佳。他指以一間有150名院友的院舍為例,僅4至6人的「沖涼隊」每日需為60至70名長者洗澡,採用「流水作業」模式。一人將長者推入沐浴間,另一人快速洗澡,過程倉促,長者常在等候時「肉帛相見」,尊嚴盡失。
院友被綁床 限制行動自由
知情者更指出,護理員為趕工,常忽略水溫調節,採用「照頭淋」方法沖洗,導致部分長者因受涼而生病。一旦長者生病,院舍便將其送往相熟診所,這些診所往往與院舍有折扣或回佣安排,形成利益鏈。更有甚者,護理員為省事,一對手套「走天涯」,僅在家屬探訪時才更換手套,非常不衞生。「有長者耳朵被塞棉花後沖涼,但之後因太忙,忘了取出(棉花)導致發炎,家屬根本無從得知。」他坦言為了效率及利益,長者的健康變成次要。
更令人震驚的是,部分院舍為節省人力,當家屬不在場時會將長者綁在床上或輪椅上,限制其行動自由。該員工坦言:「家屬突擊探訪時,院舍會表現殷勤,但家屬一走,長者可能被綁起來,連基本行動自由都沒有。」他建議,家屬應多到院舍探望,「因多人探的長者,院舍都不敢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