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警方展示涉案證物,包括假金鏈和當票等。下圖:有當舖經營者表示,會格外留神典當金器的真偽。\大公報記者盛德文攝
【大公報訊】記者盛德文、賴振雄報道:黃金價格持續飆升,成為不法分子以假亂真犯案的誘因。兩名騙徒以高仿真度的金鏈,拿到多間當舖典當,三度成功騙得14萬元,警方經過深入調查後拘捕兩人。有金行負責人表示,隨着時代不同,行騙手法不斷演變,例如局部真金,或以薄金混入鎳、鎢、錸等廉價金屬魚目混珠;有當舖經營者表示,近年黃金仿真技術不斷提高,每次收金器,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避免金錢損失。
三度得手共獲14萬元
案發於今年七至九月,警方接獲多名當舖職員報案,收到高仿真度的金頸鏈,騙徒的犯案手法相似,也是將仿真金頸鏈,帶到位於九龍及新界區的當舖抵押,職員經估價後隨即支付現金。警方經過深入調查後,在觀塘及長沙灣區拘捕兩名分別27及54歲本地男子,兩人涉嫌干犯「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名,案件交由黃大仙警區刑事部跟進,其中一名被捕男子現正被扣留調查,另一名被捕男子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0月下旬向執法部門報到。
警方透露,調查發現相關金頸鏈經過人手加工,金頸鏈扣位使用真金製作,但頸鏈的其他部分,只包有一層薄金普通金屬,被捕人士六次到當舖典當,其中三次成功,呼籲從事黃金交易業內人士應多加注意,盡可能在物件的多個部位進行充分測試,排除收到假貨。
火槍驗證無所遁形
大公報記者昨日訪問多間當舖,當舖經營者陳先生表示,以往也有人用假貨試圖以假亂真,近年黃金仿真技術不斷提高,稍不留神隨時中招,每次收金器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另一間當舖職員江先生表示,行內驗金主要憑經驗或借助試金石,考慮客人將來可能贖回,較難用火槍驗證,若遇到懷疑寧願拒絕收取。
九龍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監事長、連鎖珠寶店周生生集團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驗證回收金器真偽,一般經過幾個程序,首先員工會憑經驗,評估金器的重量,並用儀器初步鑒定,當與客人確定交易,收金店或金行職員會使用火槍,驗證金器的成分,俗語有云「真金不怕洪爐火」,若然是偽造,或只在面層鍍上一層薄金,就會無所遁形。
劉克斌又表示,隨着時代不同,包金或假金行騙的手法也不斷演變,多年前銀價與金價有差距,騙徒會在銀器上鍍金,試圖魚目混珠,但隨着銀價飆升,改為用鎳、鎢、錸等廉價金屬再外加薄薄一層包金,但與純金重量仍然有差別;另外,騙徒為增加可信程度,也可能在金器局部位置,例如刻有金飾出處的扣位用真金,試圖混淆職員,但一般而言,金行或收金店只要用火槍加熱,已經可以破解不同的行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