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首階段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道路工程預計最快明年招標。\大公報記者遂初攝
【大公報訊】記者戴靜文報道:政府昨日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第一階段)道路工程建議方案刊憲,預計於明年招標,並期望於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項目團隊將繼續全速推進項目,讓市民早日體驗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便捷服務。
採用環保路面模式
洪水橋/厦村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16公里,設有3條路線。政府早前公布,其中往來泥圍和頌富、長約6公里的1號線,將分階段推行,第一階段先發展由泥圍至新發展區內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的部分。
昨日刊憲的系統(第一階段)道路工程方案,全長約4.5公里,擬設7個車站,連接泥圍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已規劃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及住宅區,以及連接興建中的屯馬線洪水橋站、輕鐵泥圍站、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及區內的運輸交匯樞紐,以配合新發展區的第二期發展。
該系統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直接於路面上行駛,可靈活調整路線和班次,亦更能融入周邊社區和環境,而且減低對附近環境影響,節省建造時間和成本。系統大部分路段為地面專用道路,在與主要及繁忙路段的交界處,會採用分層分隔的安排,例如高架段。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表示,項目團隊於今年5月至7月就系統(第一階段)道路工程方案,向元朗和屯門區議會及鄉事委員會,以及相關地區人士作簡介及諮詢,並獲得廣泛支持。項目團隊感謝提供意見的各界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地區代表等。
該署稱,項目團隊將繼續全速推進項目,盡快於2026年就相關道路建造工程進行招標,繼而適時批出相關合約。署方亦會繼續規劃及分階段推展系統餘下部分,以配合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不同階段發展的交通運輸需求。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早前表示,先發展1號線部分路段,是考慮到該區一帶較快會有人入住。局方昨日表示,期望於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以期讓系統能夠配合新發展區主要人口入住的時間表投入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