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遊艇經濟❷/遊艇泊位擬增逾千個 當局研拆牆鬆綁加快建

時間:2025-10-08 05:01:24來源:大公报

  圖:▲紅磡臨海項目今年提出初步發展建議,預計包括遊艇停泊設施在內的第一期發展最遲2035年陸續完工。\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圓圖: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建議特區政府須為遊艇泊位供應提速、提量。

  泊位不足被視為香港遊艇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施政報告提到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紅磡站臨海項目,以及「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合共可新增逾1100個泊位。業界形容擬議泊位選址各有優勢,希望提速推進;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設立高層次小組,推展發展遊艇經濟措施,包括探討多管齊下增加泊位供應、壓縮前期工程時間加快泊位建設等。

  發展局回覆《大公報》表示,會探討再壓縮前期準備工作所需的時間以及工程時間表,爭取盡快為市場提供新的遊艇泊位,助力發展遊艇經濟。\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為配合遊艇經濟發展,本港現正推展四個項目增加遊艇泊位供應(詳見圖表)。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形容,擬議泊位選址,位於遊艇旅遊布局的戰略性地點,各有優勢,舉例紅磡周邊配套好,方便遊客上岸後消費、遊玩;香港仔本身是遊船熱門地點,發展成熟,但目前只能停泊30米以下的船,若能擴大規模、增加設施,發展將更旺盛;機場項目靠近大灣區其他城市,方便內地遊客抵港後直接登船遊玩,附近亦適合市民參與各類水上運動;南丫島則適合發展跳島遊。

  議員業界倡增上落船設施

  不過,周基倫關注增建遊艇泊位需時,相關泊位要七、八年甚或十年後才能建成,希望政府提速推進已立項項目,同時考慮短期內在西貢等遊艇遊樂熱門地,建設簡易泊岸設施,方便遊艇客上岸。

  經民聯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陸瀚民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分析指出,截至去年底,本港共有約1.2萬艘持牌遊艇,但目前全港遊艇泊位只有約4300個,即使計入擬議發展項目,距離遊樂船數量差距仍有一倍之多。他認為,施政報告提出放寬訪港遊艇要求,可於指定水域錨泊,有助紓緩遊艇泊位緊張,但現時擬議增加的遊艇泊位供應項目,大多仍處研究階段,從立項至供應動輒耗時十年。

  陸瀚民提到,建設遊艇泊位「有很多流程要走」,包括要做需時以年計的環境影響評估等,修建海堤亦要涉及多項法規要求。他認為,政府可考慮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或同步進行部分程序,縮短前期規劃時間,並鼓勵中標者用創新建築技術,加快配套設施建設,為泊位供應提速。

  除增建新泊位外,陸瀚民認為,增加遊艇上落船設施,亦有助紓緩遊艇泊位需求,「除遊艇會泊位外,遊艇可以停泊在安全水域,故增建泊位的數量不是要與遊樂船數量或訪港遊艇數量完全對等,但人員上落、補給等都需要有個停泊點。我認為政府可以做研究,這類上落船設施是否足夠?若需要增加,哪裏會比較合適?」他提到,現時部分遊艇會由於地契限制,只能允許會員使用相關設施,若能放寬相關要求,亦有助增加泊位供應。

  倡設高層次小組推動

  陸瀚民認為,加快泊位供應、增建上落船設施,涉及跨部門合作,而遊艇經濟是更廣泛的領域,涉及多個政策局,建議政府設立高層次小組,由副司長級別的官員領導,協調及推動相關政策局,提速提效落實各項發展遊艇經濟措施。

  發展局正牽頭推動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部分及紅磡站臨海用地三個項目,鼓勵私人市場興建和營運新的遊艇泊位。三個項目預計可分別提供約200個新泊位,涉及合共約600個泊位。

  社會期待加快遊艇泊位供應,發展局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因應個別項目發展計劃不同,發展過程中涉及的法定程序未必完全一樣(見另稿)。發展局會探討有否空間再壓縮前期準備工作所需的時間以及工程時間表,例如讓一些法定程序同步進行,爭取盡快為市場提供新的遊艇泊位,助力發展遊艇經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