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一代儒宗顧炎武\胡一峰

時間:2025-10-03 05:02:42來源:大公报

  周末出差崑山,辦完正事,還有幾個小時空閒。當地朋友帶我參觀顧炎武故居。故居在千燈鎮上。千燈古名千墩,據說吳淞江邊有許多土墩,數到古鎮所在地,正好一千個,就以此為名。而在當地方言中,墩、燈同音,後易名為千燈。各地之名,多有同音轉來的。比如,我老家鄰縣德清,有一片風景秀麗的濕地「下渚湖」,在當地人口中,卻叫「啞子湖」,因為德清話「下渚」和「啞子」讀音一樣。

  千燈的風光和我老家差不太多。尚書浦穿鎮而過,河上一頂頂小石橋,兩岸有遮風雨的廊和美人靠,老式木結構房子錯落排列。沿着石板老街,朋友在前引路,七轉八彎,到了一處坐西朝東的院落,便是顧炎武的故居。一六一三年,這位大儒出生於此。經過修繕的故居佔地六十畝,幾進院落,展陳這位「亭林先生」的生平事跡,還有後人的緬懷詩文。從故居的一道小門,可走去瞻仰顧炎武祠和墓。四十五歲那年,顧炎武變賣家產,隻身北遊,遠赴山海關,憑弔古戰場,「往來曲折二三萬里,所覽書又得萬餘卷」,他騎着馬,實地勘察地勢民風,找老兵退卒聊天,以所見所聞與書中內容相印證,二十年間行蹤遍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六十八歲逝於山西曲沃,歸葬千燈故里。

  顧炎武著述極豐,我的書櫃裏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兩部,慚愧的是,不曾下功夫研讀。行走在故居,關於顧炎武的碎片知識逐漸拼合起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佔據了這幅拼圖的中心位置,而顧炎武的豐富和深刻遠不止這八個字。他對於經世致用的倡導,對於音韻之學的重視,推動了有清一代治學理念轉折,開啟了影響深遠的新學風。他對於氣節的堅守,對於時與勢的把握,不論是明清鼎革之際挽救時局,還是清朝初年拒絕出仕沉潛學問,持守遺民身份又展現剛健有為之姿態,不愧為一代儒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