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道路破裂不平 行人路磚鬆脫 調查:中西區爛路最嚴重

時間:2025-09-13 05:01:34來源:大公报

  圖:皇后大道中近樂古道行車路面損毀。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本港路面凹凸不平、瀝青飛濺、路磚鬆脫等情況不時出現,或造成居民出行安全風險。民建聯上月發起「破損路面大搜查」,向市民收集全港18區破損路面情況。結果顯示,中西區路況最為嚴重,有超過100宗破損現象。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昨日表示,根據政府文件,路政署每年平均接獲約30宗市民因路面破損導致受傷索償的個案,情況絕不理想。

  民建聯收大量投訴

  陳學鋒介紹,調查從8月19日至9月3日收集了逾五百個路陷地點,行車路及行人路的破損宗數分別為235宗(約48%)及278宗(約52%)。主要問題包括道路凹凸不平、路面破裂或行人路磚鬆脫及下陷,及沙井蓋鬆動突起等問題。

  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補充指,本月3日接獲區內一名居民因路經破損路面,導致腳步受傷需要入院縫針治療。

  陳學鋒表示,過去一年接獲大量市民投訴,指雨天後多條路面出現嚴重損壞,不少居民因爛路絆倒受傷,部分人更需送院治療。翻查立法會文件,2022年至2024年因路面問題致居民受傷的政府索償個案累計達85宗。

  為此,民建聯建議,有關部門在颱風及暴雨後訂定巡查機制,檢測各區路面損毀情況,盡量做到當日內完成維修;於人流車流使用量較高路面鋪設優質耐用的瀝青物料;引用激光掃描路面三維影像科技監測路面情況;政府協調公共服務部門,將路中間的公共設施遷至路邊,減少沙井蓋等設施對路面結構的影響,從源頭降低路面損壞風險;要求相關部門即時回覆投訴市民,同時公開處理進度方便公眾監察,並鼓勵市民主動申報路面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