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前身是羅家大屋。下圖: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展出東江縱隊的珍貴物品。圖為縱隊對外聯繫的電台設施。\大公報記者盛德文攝
202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隆重舉行。紀念大會邀請了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和抗戰烈士親屬代表等到現場觀禮。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抗戰老戰士申秉宸、張坪、劉世鉞、傅英、羅競輝、宋其祥一一握手,向他們表示崇高敬意。
羅競輝1930年出生於香港新界沙頭角南涌羅屋村,13歲時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他與家人的抗戰事跡深刻感動了廣大香港市民,連日來,到訪沙頭角羅家大屋的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官員和地區人士絡繹不絕,大家都希望進一步認識抗戰歷史,向抗日英雄致敬。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軍轟炸機突然飛抵香港上空猛烈轟炸。駐港英軍迅速潰敗,港督楊慕琦於同月的聖誕節宣布投降。在此危急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的一支武工隊隊員羅汝澄進入香港沙頭角,以羅家大屋為落腳點,開闢根據地。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口號的感召之下,香港許多家庭舉家參加抗日隊伍。「香港抗日一家人」羅家就是其中的代表,全家有11人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
羅家大屋是抗戰時期廣東游擊隊進入香港後的首個落腳點,也是之後成立的港九獨立大隊的活動基地和交通站,見證了香港的抗戰歷程,呈現香港民眾團結抗戰,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變身抗戰紀念館
羅家大屋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香港淪陷期間,從這個大屋走出的羅雨中、羅汝澄、羅歐鋒、羅許月及其配偶等11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港抗日鬥爭,是公認的「香港抗日第一家」。其中,羅汝澄曾引領抗日游擊隊進駐沙頭角,羅雨中參與組建香港民兵隊伍─南涌人民聯防隊並任首任隊長,羅許月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交通站站長,她當年以沙頭角「大眾米站」作掩護,建立起由香港大埔至內地抗日游擊區的聯絡線。
羅家大屋現已改建成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紀念館於2022年9月啟用,館內的常設展覽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東江縱隊與港九大隊的抗戰歷史,第二部分為「香港抗日一家人」羅家的抗日事跡。該館是香港第一間抗戰紀念館,香港第一間集中介紹中共在香港歷史貢獻的紀念館,也是香港首個長期展示港九大隊歷史的國民教育基地,有助於公眾了解香港淪陷期間的抗戰歷史,特別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和香港民眾對抗戰的貢獻。 大公報記者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