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施政報告前瞻/政府創新思維 交通基建提速提效

時間:2025-09-08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北環綫支線料較原先提早約兩年開通。圖為配合北環綫動工的東鐵綫古洞站工程。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周三發表,過去兩年施政報告就推動交通運輸建設均有着墨,提速推展項目亦見成效,三條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提前一至三年落成,北環綫支線亦較原先提早約兩年開通。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今屆政府明確全力發展交通基建,並引入新的發展模式,成功推動項目提速提效;期望政府在財務支持、鼓勵市場參與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整合和精簡審批流程,令所有項目都有再加快空間。\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厦村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運輸及物流局在2023年12月發表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中提到,這三個項目目標於2034至2038年落成。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正全力推展這三個項目,並壓縮推展時間。當中,啟德項目通過創新的推展方式及建造方法,目標較原先估計提早三年落成。

  啟德居民:盼再提前 越快越好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3.5公里,擬設六個車站,服務該區約五萬的居住及就業人口及旅客。項目預計於明年批出合約,並期望於2031年通車。

  居住在啟德跑道區私人屋苑維港1號的歐先生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提前通車,可極大改善居民出行困境。他說,目前跑道區有5至6個住宅小區已入伙,但因無穿梭巴士,居民出行僅能依賴一條巴士線和一條小巴線,且班次少。「大家都翹首以盼,希望項目能盡快建成,甚至再提前,越快越好。」他認為中途車站的布局有優化空間,「每四個住宅小區之間設一個車站,更好地服務每個小區的居民。」

  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16公里,設有三條路線,為區內約30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就業人口,提供便捷的接駁交通服務以出行至全港各區。政府會先推展該系統的第一階段,即一號線由泥圍至新發展區內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的部分。爭取於明年分別就第一階段相關道路建造工程及系統的採購和營運合約進行招標,預期於2027年批出這兩個合約,以期於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

  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擬設9個車站,兩端終點站分別連接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服務觀塘上坡地區超過30萬的居住人口。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工程合約預計於2027年批出,目標於2033年竣工。

  張欣宇:需整合和精簡審批流程

  北部都會區交通基建正在全速推進,貫通北都多個新發展區的北環綫,將以「全盤規劃、分段推展」模式展開。特區政府與港鐵公司早前簽訂北環綫第一部分項目協議,確立主線部分融資及建造安排,並同步展開支線詳細規劃及設計,兩線預計可同步於2034年或之前開通,其中支線可較原計劃時間提早2年通車。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今屆政府明確發展和完善交通基建三大方面,包括加強北部都會區與深圳的聯繫、北部都會區內部東西向聯通、北部都會區與維港都會區的銜接。項目發展模式亦有創新突破,積極引入新機制,借鑒內地及全球先進建造技術,聯合多方有能力的參與者共同推進,推動項目整合與進度加快,實現提前招標、提前完工,目前已初步顯現成效。

  張欣宇表示,期待新一份施政報告在發展交通基建方面提出更多措施,並進一步落地。他認為政府需加強責任承擔,在項目運作上,政府需從以往的技術把關、規範監管,轉變為具體推動者,在財務支持、鼓勵市場參與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亦需整合和精簡審批流程,為市場參與者發揮技術優勢創造條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