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話你知/房協自負盈虧 助力政府落實房策

時間:2025-09-08 05:01:29來源:大公报

  圖:早前接受申請的「聚然」,房協首次引入「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安排。\模擬效果圖

  港人接觸公屋、居屋及其他資助房屋,通常會聯想起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房屋署(房署)、房屋協會(房協),這三個機構有什麼分別呢?

  房委會成立於1973年,是政府法定機構,但並非政府部門,負責制定及推行公營房屋相關政策。房屋署屬政府部門,隸屬房屋局,負責執行房委會決策。房協成立於1948年,是一個獨立運作、自負盈虧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既是香港公共房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落實房屋政策的合作夥伴。

  房協早期以解決戰後難民住房問題起步,1952年首個出租屋邨「上李屋」落成,提供360個單位。此後,其角色隨社會需求演變:1970年代參與郊區公共房屋計劃,1980年代輔助房委會推行「住宅發售計劃」,2000年後曾主導夾心階層住屋、首次置業貸款等政策,近年協助政府加快公營房屋供應及安置受發展影響居民,發展多個資助出售房屋及專用安置屋邨。目前,房協管理20個出租屋邨,提供逾7.3萬個住宅單位,覆蓋低收入家庭至中等收入群體。

  房協的出租公屋管理及資助出售房屋銷售安排,大致上會跟隨政府的最新政策安排,例如近年跟隨房委會引入富戶政策、在銷售資助出售房屋時引入「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優先揀樓安排等。房協亦有「房屋實驗室」之稱,常試行創新的房屋計劃,例如推行「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為合資格長者提供切合他們需要的居所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