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反映港人婚姻狀況。圖為一對新人在註冊後拍照留念。\資料圖片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女多男少情況持續,去年結婚宗數降至44196宗,晚婚情況持續,男女的初婚年齡去年分別增至32.6歲及31歲。
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婚姻宗數於疫後持續增加,去年在香港登記結婚的跨境婚姻接近2萬宗,當中有7589宗為香港新娘與內地新郎結婚。\大公報記者 戴靜文 伍軒沛
政府統計處昨日出版《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2025年版)》。在2024年年底,本港有750萬人,當中女性佔409.61萬人,男性為340.45萬人,按年分別減少0.2%及0.6%。去年是龍年,在龍年效應下,本港去年有36723名嬰兒出生,較2023年增加10.5%,當中19231名是男嬰、17492名是女嬰。
女多男少情況擴大
去年本港有44196對新人結婚,較2023年結婚宗數減少3527宗。在2024年,女性和男性的粗結婚率(即每千名人口的結婚數目),分別為10.8及12.9,較2023年的11.6及13.9下降。過去三年,男女的初婚年齡中位數持續上升,男子的初婚年齡去年為32.6歲,女子為31歲,均較2023年上升0.1歲。
在香港登記結婚的個案中,新郎及新娘均為香港人的有19253宗,較2023年減少4453宗,並且是自1986年新低、首次跌破2萬宗。
跨境婚姻方面,三年疫情期間數字大減,在2020至2022年間,在香港登記結婚的個案每年有約一千多宗至三千多宗,2023年增至18939,2024年有19872宗。其中,香港新娘與內地新郎結婚的個案,過去兩年增至逾七千宗,去年錄得7589宗,是自1986年以來的新高。新郎為香港人而新娘為內地人的有12283宗,是自2017年以來的八年新高。
議員:反映兩地融合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一直有關注港人遲婚問題。他認為,最新統計處數字顯示男女的初婚年齡上升,與近年來香港經濟環境一般、收入不穩定等因素有關,不少適婚青年都在觀望中。不過,由於數字只是輕微上升,他認為情況尚可接受。至於新娘為香港人而新郎為內地人的數字創新高,他認為反映兩地融合,隨着近年來大灣區生活與聯繫越來越緊密,加上政府推動青年灣區創業、學習等措施,更多港人往內地生活、工作、學習,遇到合適的另一半,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他認為數字上升是完全合理,也是預期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