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飲水思源/申請人生首張回鄉證 去看東江水源頭

時間:2025-08-20 05:01:42來源:大公报

  上圖: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多個青年交流團到訪又名「萬綠湖」的「新豐江水庫」。下圖:「識水思源」參訪團成員,參觀位於鄭州市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

  「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恰逢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一批又一批的香港青年趁着暑假,親赴東江源頭及輸水工程沿線實地參觀考察。有學生表示:「以前只在課本上看到過東深供水工程,今天親眼看到當年的建設照片和工具,才真正體會到這項工程有多不容易。」亦有學生指,親身體會了國家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之後,增進了自身的愛國情懷。

  2025至2026年度「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將資助約30個以「東江水供港60周年」為主題的交流項目,讓本港青年人了解東江供水工程的建設歷史、管理保護及沿途人文歷史等情況。

  6月25日至27日舉行的「東江水源考察之旅」獲得熱烈反應,有近600名師生及青年義工參與,為歷來以香港青年為對象、規模最大的東江水考察團。「雖已教授過東江水歷史,但相信站在三百山頂親見源頭,比任何課本都能讓學生體會『共飲一江水』的真諦」,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吳芷柔老師說。另外,她還透露,「有學生為參加考察團,申請人生第一張回鄉證,第一次踏足內地!」

  該校巴基斯坦裔的中三同學關思漢以流利廣東話分享:「我們全家都是香港人,書本說東江水解救了當年香港缺水危機。今次終於可以見證東江水的源頭,真是好興奮!」中六同學余曉芬則表示,東江水的意義就是飲水思源,香港每一杯水背後都有祖國支持,「當我去到萬綠湖以及三百山時,見證了祖國對萬綠湖的維護,以及對水源的珍惜,我們更需要珍惜每一滴水。」

  見證「南水北調」工程

  7月21至25日,120名本港中學師生、工程系大專生、青年工程師等,透過「識水思源」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到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相關設施,包括鄭州市的「穿黃工程」、北京市的團城湖調節池和「南水北調」中線總調度中心。他們亦到了參訪城市的歷史、文化及科技地標參觀,包括河南博物院、安陽殷墟博物館、安陽古城、北京的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首鋼園等。此外,參訪團的中學生團員在北京與當地的中學生互動交流,並一同參與以東江水為主題的藝術裝置創作。

  一位來自香港拔萃女書院的同學表示,當親眼看到國家其中一項最具成就的「南水北調」工程相關的水利建設時,她真切感到國家的強大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而與當地學生的交流讓她獲益良多,認識了不少新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另一位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同學則表示,參訪團讓他增進了工程及創新科技方面的知識,又認為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年輕人應該積極裝備自己,準備努力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