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學校表示,削減撥款會對學校運作造成影響,將透過開源節流措施減輕有關影響。
教育局日前(20日)與辦學團體代表會面,披露由下學年起,繼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後,將計劃從9月的新學年起削減公營中小學撥款,其中「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不再按通脹調整,總撥款額下調10%;全方位學習津貼、姐妹學校津貼、「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亦會調整;至於直資學校的資助額,將會削減約2%。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對此表示理解,並期望教育局能夠盡快公布細節以釋除學界疑慮,專注學與教的工作。
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全方位津貼改按人數計算
據了解,全方位學習津貼將改為按學生人數計算,小學津貼額為每人1100元,中學津貼額為每人1500元。「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的門檻將會提升,現時取錄1至9名相關學生,學校即可獲派106,769元津貼額。消息指,下學年起改為需至少取錄6至9名相關學生才可獲發津貼。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昨日約見學界代表,公布有關措施。教育局在會上表示已成立專責小組,未來可能以整筆撥款的形式發放,讓學校按需要和優次緩急使用。教育局亦建議,學校根據校本情況及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津貼,有需要時運用盈餘應付不同開支。
教聯會盼讓學校靈活運用津貼
另外,教育局亦計劃調整「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中一班數上限,現時開辦4班或以上中一的學校,如符合條件,可向教育局申請於來年以5班或以上參加中一派位。消息又指,中學「點人數」機制會有更改,由現時只計中一、中四級,改為每級點算。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表示,當局經常就不同範疇的教育政策及相關事宜與各持份者會面,進行溝通和磋商,以期制訂的政策及措施能切合實際需要。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面對削減撥款,學校將難免受到一些衝擊。他希望當局提供更大的彈性,讓學校根據校本情況及學生需要,靈活運用各項津貼,以確保教育質素,保障學生學習福祉。
對於中學可申請由4班中一增至5班或以上中一,黃錦良對此有所保留,他認為此舉勢必加劇弱勢學校的收生壓力,出現互搶生源的情況,影響教育生態。盼望局方能夠再三考慮,減少對學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