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昨日提出15項建議,重點聚焦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空中交通監管、事故調查標準等議題。
【大公報訊】記者秦英偉報道:政府現正就低空經濟相關法例進行修訂,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LAEA)昨日(20日)提出15項建議,重點聚焦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空中交通監管、系統與數據信息安全與私隱保護、事故調查標準等議題。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此次建議旨在支持政府為低空經濟建立明確規則與安全底線,讓無人機技術在物流、智慧城市等場景中真正發揮效用。她強調,香港需借鑒內地及國際經驗,結合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法規完善與技術創新,將低空經濟打造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葛珮帆表示,將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民航處小型無人機令,聚焦在三個關鍵領域,包括將小型無人機的有效載重限制從目前的25公斤放寬至150公斤;允許超視距飛行;及賦權民航處處長在符合民航安全的前提下容許載人的「先進空中運輸系統」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試飛。
針對工業用無人機操作的智能化特點,聯盟建議設立區別於傳統模式的「專業級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駕駛員掌握程式設計、系統邏輯管理及信息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確保其能駕馭具人工智能(AI)決策功能的半自主機械設備。未來的無人機操作員不僅是飛行控制者,更是智能系統的管理者,聯盟指出,新牌照將推動行業從單一操控向「編程+安全+平台協調」的多重能力轉型。
倡加強數據傳輸與設備管理
聯盟又提出加強數據傳輸與設備管理,包括要求運營商採用端對端加密傳輸飛行指令與影像數據,確保人工智能(AI)決策系統通過對抗性攻擊驗證,並要求工業用無人機植入政府發行的電子憑證作為法定的唯一電子認證,結合實體二維碼,實現設備身份遠近雙重驗證。此外,聯盟建議建立「無人機影像拍攝與數據保存標準」,嚴格規管雲端存儲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杜絕個人信息濫用風險,確保公眾權益與數據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