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警方推出「小型無人機行動調配」先導計劃,利用無人機作自動化及恆常化的反罪惡高空巡邏。;右圖:先導計劃為期3個月,首階段將在邊界警區和西九龍總區進行。
警方推出「小型無人機行動調配」先導計劃,利用無人機作自動化及恆常化的反罪惡高空巡邏,首階段將在邊界警區和西九龍總區進行,為期三個月,計劃於本周五(23日)正式展開。在先導計劃完成後,警方將對計劃和系統進行優化,並擴大試行範圍,第二階段將計劃於中環山頂區及離島長洲分區,推行自動化無人機庫系統。\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文、圖、攝錄) 融媒組(製作)
大型活動科重點及搜查組警司高仲英在「小型無人機行動調配」簡介會上表示,先導計劃的目的旨在善用科技推行數碼警政,利用科技、簡化流程等,更靈活調配前線人員工作,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表示,「透過擴展小型無人機恆常化應用到不同的日常警務工作中,包括使用自動化無人機庫制定飛行計劃,於邊境試用,自動執行飛行任務,以提升巡邏效率;以及利用無人機於市區作反罪惡高空巡邏,以加強防罪、滅罪,和確保公共安全及公共安秩序的行動效能。」
嚴格遵守私隱公署建議
大型活動科重點及搜查組總督察羅海明介紹先導計劃下無人機的具體操作,其中無人機在邊界警區是採用自動化無人機庫系統,通過智慧規劃飛行路徑,實現自動巡防作業,按預設範圍執行巡邏任務。而在西九龍總區,人員會以人手操作無人機來執行高空巡邏任務,為消除或減低無人機飛行時可能會對個人私隱侵犯的疑慮,警方會嚴格遵守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就無人機使用的建議,包括日常巡邏以即時監察為主,除非基於具體案件的偵查取證需要,否則僅針對公共區域進行巡邏及監察,不涉及建築物內部等私人空間;制定內部守則規管飛行任務,是否需要錄影,以及如何處理收集到的錄像;小心策劃飛行路線,避免不必要飛近公眾及民居。
預發通知 執飛時閃紅藍燈
警方指出,在使用警察無人機在市區巡邏前,會事先提前至少一星期發出預告通知,並在警察無人機巡邏區域設置告示,明確標示該共眾場所正有警察無人機在執勤中。同時,警察遙控駕駛員亦會在「起飛區」豎立告示,以識別警察身份。無人機在進行任務時,會用上紅藍閃燈作顯示。所有警察無人機均有貼上用以識別的反光貼「拉花」標誌。無人機配備熱成像、夜視鏡等配備,將來或引入人工智能識別功能,例如辨識物別、統計人流車流等。未來希望每個警區,都能夠設置自動化無人機庫系統。
對於無人機的飛行安全,警隊已有一套全面及嚴格的內部操作指引,為操作自動化無人機庫系統提供清晰及嚴謹的監督規範。為進一步提升安全及系數以及應對突發情況,警用無人機會在有需要時配備「無人駕駛航空器降落傘系統」,該系統能在無人機發生故障時自動啟動,有效減緩墜落衝擊力,為地面人員及市民提供充分的避險反應時間,最大限度降低對人員、財物及無人機本身的損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