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洪水橋智慧綠色集運 最快明年招標

時間:2025-05-18 05:01:32來源:大公报

  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智慧綠色集運系統(第一階段)擬議走線

  北都發展以基建先行,就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政府將分為三階段推行。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公布走線規劃,包括首階段一號線的具體走線,由泥圍至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市中心、住宅區、物流、企業和科技區,長約4.5公里,擬設7個車站。系統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部分主要及繁忙路段的交界處會設高架段。

  土拓署表示,爭取明年分別就第一階段相關道路建造工程,以及系統的採購和營運合約招標,預期2027年批出合約,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有立法會議員期望,政府研究增加採用高架形式的路段,避免妨礙路面的其他交通。\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洪水橋/厦村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16公里,設有3條路線,包括往來泥圍和頌富的1號線、流浮山和屯馬綫天水圍站的2號線,以及元朗南新發展區和屯馬綫天水圍站的3號線。系統貫通洪水橋、元朗南兩個新發展區,並連接港鐵屯馬綫和輕鐵網絡,以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區內約30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就業人口,提供便捷的接駁交通服務。

  1號線長約6公里,將分階段推展。第一階段先發展由泥圍至新發展區內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的部分,該部分長約4.5公里,擬設7個車站,在臨近輕鐵泥圍站、市中心和住宅區,各設一個車站,其餘四個車站設於物流、企業和科技區內。擬議車廠選址在1號線的第6和第7個站之間,即位於物流、企業和科技區內。

  環保路面模式 節省時間成本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先發展1號線部分路段,是考慮到該區一帶較快會有人入住。她透露,系統規劃文件快將提交區議會討論,政府對優化及調整走線持開放態度。擬議車廠將位於政府擬議發展的現代物流圈用地,故系統除為區內提供四通八達交通服務,對日後要在該區建立現代化產業亦非常重要。

  土拓署表示,系統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直接於路面上行駛,可靈活調整路線和班次,亦更能融入周邊社區和環境,而且減低對附近環境影響,節省建造時間和成本。系統大部分路段為地面專用道路,在與主要及繁忙路段的交界處,會採用分層分隔的安排,例如高架段。

  據走線圖顯示,1號線起點站泥圍至市中心,以及第6和第7站之間,均會建高架段。另外,小部分路段採用共用路口,配以先進的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按實際車流動態分配綠燈時間。系統的車站採用低地台設計,及車外收費系統,乘客上落更便捷。

  土拓署表示,會繼續規劃及分階段推展系統餘下部分,包括將第一階段的系統走線向北伸延至輕鐵頌富站,以及覆蓋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東面地區及元朗南新發展區,連接屯馬綫天水圍站的系統走線。

  政府於去年12月就該系統項目邀請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今年2月截止,收到27份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公司的意向書。

  擬2031年前完成 議員促提早

  民建聯新界西北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昨日向《大公報》表示,政府採納民建聯早前倡議該線需有高架安排的建議。鑒於輕鐵在路面行走、在元朗區有妨礙其他交通的情況,他期盼政府繼續研究及聆聽,對整條路線有沒有其他部分仍可以加添用高架方式處理,避免妨礙路面的其他交通。

  當局擬於2031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周浩鼎認為條件許可情況下,應再提早完成道路建設,因為社區的重點建設,必須要先配以道路,以免出現社區建設好、但缺乏交通而影響整區發展的情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