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謝霆鋒演唱會吸引海內外歌迷湧港,帶動旅遊、餐飲及周邊消費。
香港盛事活動一浪接一浪,多元魅力持續綻放,為香港增添人氣,帶來財氣。政府預計,2025年上半年的各種盛事,可以吸引約84萬旅客,為香港帶來約33億元的消費額,亦會帶來約18億元的經濟增加價值。
多名旅遊業界及立法會議員一致認為,數據證明盛事活動的成效顯著,面對訪港旅客的旅遊新模式,進一步做好協調、配套、並聯動商界推廣盛事,才能夠發揮盛事活動的最大效益。\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伍軒沛
旅發局昨日公布,今年四月份380萬旅客人次訪港,較去年同期增13%,累計首四月達1600萬人次,按年多近一成。旅發局表示,多個客源市場的增長勢頭持續,其中來自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及印尼的訪港旅客人次,均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20%;澳洲的訪港旅客更錄得超過30%的顯著增長。政府表示,未來陸續會有大型活動吸引旅客,歡迎旅客以不同模式來港旅遊。
首四月訪港客破1600萬人次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香港近年啟動多項盛事活動,打開盛事經濟的條件,成效顯著,以啟德體育園為例,自從啟用至今,體育盛事如七人欖球賽,演唱會如謝霆鋒演唱會,無不座無虛席。
「能來的旅客本身就是高消費的群體,要知道一張門票不便宜,表演多為晚間舉辦,看完之後,不少人會留港消費。」他指出,除了表演,也有不少展覽盛事,例如過去在三月舉辦的第10屆Art Central藝術展覽,吸引不少高端客人來港,「我有一名醫學界朋友,三月是來港參加會議,他們與合夥人就是看中了這個藝術展,所以來港進行會議,這些都是上流人士,無論是消費能力還是消費品味,也是高端客群。」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體育盛事及展覽盛事,也是吸引不同層次旅客的活動,而且漸見成效。但他認為,業界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留得住高端客人,讓他們能夠再留多一晚」,例如將同等價位的住宿、餐廳、展覽等,組成銷售組合,讓客人可以既方便,又享受地一次過體驗活動,相信能夠吸引到更多高端客戶來港。
自新冠疫情後,全球旅客旅遊模式改變,除了傳統景點遊,近年不少訪港旅客走入社區深度遊,政府正在不斷研究,發掘更多新景點。
學者:香港社會穩定 活動種類多
旅遊學者、職業訓練局酒店及旅遊學院課程總監黃家榮分析,現時香港盛事活動種類多,除了傳統的節慶活動、文化及展覽活動,隨着啟德體育園啟用,可以舉辦更多大型國際體育盛事和演唱會,建議將來可以舉辦更多世界級的計分賽,吸引更多高消費旅客來港。
面對美國關稅戰和地緣政治因素,黃家榮認為,仍要觀望關稅戰對環球經濟的影響,但香港本身仍然有不少優勢,例如部分國家或鄰近地區受到戰爭影響,日本又有地震傳聞,香港始終是安全城市,加上國際化和活動種類多,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宣傳策略方面,他認為,現時聚焦社交平台、網紅和KOL(Key Opinion Leader,即「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向正確,可同時配合展覽活動,向商務旅客加大宣傳,來港洽談生意同時帶同家人來港旅遊,達致槓桿效應,「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很好,開了一個好的勢頭,展望下半年仍然非常樂觀,不論訪港旅客數字、消費額和經濟增加價值會更加好,全年盛事活動數據相信更勝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