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自5月8日起接連六天在澳門考察調研。昨天上午,夏寶龍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就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港澳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深入交流。
夏寶龍指出,學習貫徹好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對於我們認清形勢、保持定力、堅決鬥爭,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在變局中開創港澳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夏寶龍希望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把個人、企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護航「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他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四點希望:一是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二是堅定發展信心,扎根港澳繼續做大做強;三是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四是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
夏寶龍回顧過去、聚焦當下、放眼未來,希望工商界和企業家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字字句句,緊扣人心,語重心長,令人醍醐灌頂!
正帶領香港和內地企業家在卡塔爾訪問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第一時間表示,會帶領特區政府、工商界和企業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擔當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第一,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團結一致愛國護港、發揚鬥爭精神;第二,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開發展新天地;第三,繼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發揮好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第四,積極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尤其講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故事。
時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港澳工商界、企業家應認清形勢,明辨是非,守住底線,勇於擔當,以實際行動貢獻國家、發展港澳。
為國擔當是責任和使命
夏寶龍指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於每一位華夏兒女而言,愛國是本分、是責任、是使命。」「實踐證明,企業和國家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將企業發展匯入國家發展的浩蕩洪流,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破浪前行。」「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在港澳經濟波瀾壯闊的進程中書寫了一個個商業傳奇,始終緊隨中國經濟發展洪流奔湧向前。」
夏寶龍深刻闡明了個人、企業與國家的關係。正如他所言,企業不是生存在真空當中,任何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不可能一步登天,而是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從「小草」成長為「大樹」。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港澳企業為國家做出了特殊貢獻,同時,也收穫了不菲的發展紅利。有的從單一業務擴大為綜合經營,有的從駐足一地拓展為多點開花,有的從一個工廠壯大為企業集團,企業實力數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長。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是國家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是受益者。對此,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理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全面的感悟!
港澳工商界、企業家與國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那麼,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就是本分、責任和使命;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就是合乎邏輯的正確選擇;把愛國愛港、愛國愛澳與愛自己的企業、愛自己的名聲統一起來,就會基業長青。
「商之大者,為國為民」。夏寶龍的論述令廣大工商界、企業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光榮傳統不能丟;「愛國心、桑梓情」是港澳工商界、企業家的寶貴財富,必須一脈相承、薪火相傳。
挺起脊樑才能贏得未來
夏寶龍指出:「展望未來,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只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地與祖國站在一起,挺起脊樑敢於鬥爭,才能經受住風雨洗禮,贏得發展、贏得未來。」
夏寶龍強調:「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哪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是依託於祖國,沒有祖國的強大,哪來企業的發展;沒有國家的堅強後盾,就沒有企業的根。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作為推動港澳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立場上要特別清醒、行動上要特別自覺,在風雨洗禮中淬火成鋼。」
夏寶龍還列舉了針對霸權行徑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一種是軟骨頭,「下跪」求饒;另一種是硬骨頭,挺身而出堅決鬥爭。他說:「寧可戴着電子腳鐐也絕不屈服的有之,拿起法律武器奮起反擊的有之,這樣的人是英雄,為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所敬仰。」
夏寶龍的以上論述,直擊要害,振聾發聵!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素來有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在抗戰時期,港澳企業家冒着生命危險,運輸國家急需物資;改革開放之初,港澳企業家率先投資內地,支持祖國建設。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愛國愛港」「愛國愛澳」不僅旗幟鮮明地宣之於口,更實實在在地付諸於行。
如今,面對經濟霸凌,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是挺起脊樑,還是跪低求饒,夏寶龍從正反兩個角度的深入論述,令人對兩種情形一判高下,增強了反霸凌的底氣和信心。
「4點希望」闡明擔當作為的重點
夏寶龍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4點希望,深刻闡明了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擔當作為的重點。
夏寶龍在談及「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時說:「當國家利益受損時,大家應挺起胸膛堅守國家利益底線,自覺將自身事業與港澳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當受到制裁打壓時,大家應團結起來,展現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
夏寶龍此言,揭示了鬥爭的重要性。過往,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小、發展落後,某些發達國家並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裏。現在,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令某些國家心存忌憚,他們打壓中國的理由千奇百怪、難以立足,面對赤裸裸的威脅和敲詐,我們唯有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贏得發展空間。
夏寶龍在談及「堅定發展信心,扎根港澳繼續做大做強」時說:「要找準港澳所需和自身所長的結合點,充分挖掘港澳優勢和資源稟賦,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把好的資源吸引到港澳、留在港澳。」
夏寶龍此言,闡明了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的獨特作用。香港和澳門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現在,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地緣政治衝突此起彼伏,香港和澳門是難得的「避風港」,若我們做足「功課」,不僅吸引資本來港來澳,還令國際資本在港澳實現增值,則可以打開發展新天地。
夏寶龍在談及「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時說:「要大力拓展國際商業網絡,繼續鞏固與傳統市場經貿聯繫,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開拓中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持續深化與葡語國家和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葡語國家市場。積極吸引在外人才回流港澳發展,大力引進海外高精尖緊缺人才到港澳發展,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夏寶龍此言,是為港澳發揮「內聯外通」作用「點題」。夏寶龍專門提到,行政長官李家超首次率領包括內地企業家在內的代表團出訪中東,正是發揮「內聯外通」作用的「經典之作」,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也要增強「聯繫意識」,把「內聯外通」作用體現在各自的業務中。
夏寶龍在談及「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時說:「要帶頭多宣傳『一國兩制』和港澳優勢,增強對港澳發展的信心。要發揮國際聯繫廣泛的優勢,多邀請外國朋友來港澳實地考察,多展現港澳的活力與魅力,共同講好『一國兩制』故事。」
夏寶龍此言,指出了講好「一國兩制」故事的兩個重要方法:一是「自己主動講」,二是「請人現場看」。由此可以看出,夏寶龍思維縝密,作風務實,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非常了解。
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化,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港澳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和通道。夏寶龍的希望和勉勵,令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看到光明前景,增強奮鬥信心,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投身發展,開創未來。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