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審計報告/食環署需加強監督外判清潔服務

時間:2025-05-01 05:01:27來源:大公报

  圖:(左)食環署在部分地點安裝了閉路電視,監察非法棄置垃圾情況。(中)深水埗一條後巷堆放大量紙皮和垃圾,影響衞生。\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右)《大公報》近日推出衞生黑點系列報道,揭發街道衞生問題反覆,並提出改善建議,引起社會極大回響。

  本港街道清潔問題惹關注,有些衞生黑點出現「翻發」情況。審計署昨日發表新一份衡工量值報告,揭露食物環境衞生署的街道潔淨服務存在多項問題,39個地點的網絡攝錄機偵測到非法棄置垃圾,但仍未被納入食環署的「情況報告」;有黑點被納入報告達1.5年至7.3年,但六成黑點仍沒有網絡攝錄機。

  衡工量值報告進一步指出,街道潔淨承辦商值勤紀錄不準確,自律質素巡查次數不達標。有立法會議員敦促食環署檢視監察標準,建議當局引入科技協助監察。\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大公報》近日推出衞生黑點系列報道,揭發近年衞生黑點雖大幅減少,但部分地點衞生問題仍然持續。審計署昨日發表的審計報告,就打擊非法棄置垃圾,到訪東區、深水埗區、元朗區三個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審查去年10月的情況報告。審計署發現,39個地點在去年7月至9月期間,被識別為首五個投訴熱點,但當中的32個地點未被納入情況報告供專責執法小隊監察。去年同期,49個地點經網絡攝錄機偵測到非法棄置垃圾,但有39個地點未被納入食環署的「情況報告」中。當中有8個地點在三個月內被錄得超過500次非法棄置垃圾,最高達2411次。報告指出,有黑點納入報告達1.5年至7.3年,但六成黑點仍沒有安裝網絡攝錄機。

  有人員未按指引每周巡查

  截至去年9月底,食環署共有42份街道潔淨服務合約,每份為期三年,合約總值76億2千萬元。承辦商按合約須提供一定數目和種類人手,確保全部出勤,亦須向食環署提交每日值勤紀錄。根據最新審計署報告,署方巡查中西區、深水埗區和元朗區環境衞生辦事處,發現在部分日子,承辦商沒遵從人員值勤規定,提交的紀錄亦不準確。食環署指引訂明,衞生督察應指派每隊承辦商巡查隊每周進行至少兩次自律質素巡查,惟審計署發現,其中一個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的九隊巡查隊中,有五隊一星期內沒有進行任何巡查。

  立法會議員梁熙向《大公報》表示,政府着力改善地區衞生問題雖有成果,但仍有黑點反覆出現問題,亦有不少巡查報告未能在時限內提交,而專責執法小隊每日負責的地區數目差異亦「大得令人費解」,對此感失望。他認為,審計報告進一步印證,食環署對外判商缺乏適當監管,過分依賴他們「報告」工作,他建議檢視監察標準,根據審計報告的建議作出改善。

  食環署:多項措施提高效率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物業管理等行業有智能工牌,可設定需要的智能清潔範圍或須行經的路線,他認為食環署可採用智能系統協助監察。他亦建議,食環署將清潔的時間及次數上載到網頁給公眾查閱,釋除公眾疑慮。

  食環署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食環署已採取多方面措施提高街道清潔服務的質素、提升巡查及執法工作的效率,以及加強公眾教育與宣傳活動。該署接納審計署的意見,強調已落實大部分報告提出的建議,例如就較多亂拋垃圾情況的地點設立指引,要求前線人員將有關地點的情況和跟進工作納入情況報告以便利監察;引進配備高速清洗盤的小型洗街車,以及擴大網絡攝錄機使用範圍等。食環署會盡快落實其餘的建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