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餐廳工友被辭退 只因薪酬高 工會促政府適時調整輸入外勞

時間:2025-04-29 05:01:40來源:大公报

  圖:工聯會促請政府適時參考各行業的失業率及工資調整情況,減緩外勞輸入。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五一勞動節將至,勞工界早前聯署發表「五一宣言」,要求加強勞工保障。政府近年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輸入逾5.4萬名外勞,當中包括逾兩萬名餐飲業從業員,引發業界關注。有餐飲業從業員向《大公報》反映,餐廳一半員工是外勞,自己亦懷疑因工資成本高而被辭退,打爛飯碗。工會肯定輸入外勞在特定時期能滿足勞動力市場需要,惟認為政府要適時檢視各行業的失業率及工資調整情況,當行業人手逐漸充足,就應該立刻減緩外勞輸入,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26個職業類別可申請

  香港勞動人口減少多年來困擾本地企業,2023年9月,政府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解凍」26個職業類別及低技術職位輸入外勞,自推出至去年9月底的一年間,總共輸入了2.8萬名外勞,平均每月2400人。優化計劃截至今年3月底總共輸入了逾5.4萬名外勞,意味近期短短六個月內,又新增了2.6萬名外勞,平均每月4400人,接近翻倍。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輸入的外勞中,超過兩萬人是加入到餐飲業中,佔餐飲業工人總體數量10%。過去幾個月,工會收到不少飲食業工友求助,反映僱主輸入外勞後「唔夠工開」,「有餐廳甚至一半人手都是外勞,有人亦被迫辭職。」他引述一名本地連鎖餐廳工友稱,自從公司輸入外勞後,便將外勞長期頂替本地員工的更期,更將他從港島分店調到上水店,該名工友最終因工作路程太遠而辭職。

  黃國肯定輸入外勞計劃在特定時期的成效,舉例有段時間類似洗碗工等工種,高薪亦難以聘到人,外勞有助緩解請人壓力,但現時外勞已影響本地勞工的工作,甚至打爛部分人的飯碗,故必須檢討計劃,「對兼職散工而言,穩定而低薪的外勞,影響更大。」黃國指出,早前有連鎖米線店透露,九間分店獲准輸入50名外勞,月薪13000元包食宿,餐廳已毋須再聘請兼職。

  業界:人工支出可以少近半

  任職廚房管理層的余先生說,其任職的餐廳有聘請外勞,尤其是在餐飲業旺季,要聘請數名外勞幫忙。他認為,適當加入外勞是好事,對勞動市場有幫助,但如今計劃似乎對勞工市場構成負面影響。他解釋,一個高級廚師月薪三萬元起步,而外勞廚師只需萬餘兩萬元,在全球經濟下滑但香港租金及人工上升的環境下,部分小型餐廳僱主會設法裁員及聘請外勞,以減低成本求存,「對餐廳僱主而言,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間餐廳要請10個員工,若五人是外勞,一個月就省下五萬元成本,但這對本地員工就很殘酷。」

  黃國建議,政府應適時參考各行業的失業率以及工資調整情況,來增減外勞輸入的數字,當行業人手有回升跡象,就立刻減緩外勞的輸入。他又希望,政府能夠在探討外勞人手的問題時,多參考勞工界別意見,甚至能讓勞工業界參與一份,更有效把握勞動市場的實際情況。

  勞工處現正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包括涵蓋範圍、運作和實施安排;促進及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措施;保障輸入勞工權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關計劃的規定及事項。政府表示,會充分考慮僱主組織及勞工團體等持份者的意見,從而擬定未來路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