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大港大中大組隊 奪「科學界奧斯卡獎」

時間:2025-04-15 05:01:52來源:大公报

  左圖:科大學者聯同世界各地研究人員一同參與的研究項目,榮獲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的2025年基礎物理突破獎。右圖:獲嘉許的項目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旗下的超環面儀器(ATLAS)合作組。

  【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的2025年基礎物理突破獎名單近日出爐,其中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旗下的超環面儀器(ATLAS)合作組榮獲此獎。ATLAS合作組包括由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十名研究人員組成的香港研究團隊。科大團隊則參與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以及跨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物理探索工作,為此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大基礎物理中心主任陸錦標表示,科大能與本港其他大學的學者共同參與ATLAS合作組,是一趟充滿啟發與創新的旅程,獲得此項殊榮,是團隊共同努力的見證。

  匯聚243個機構逾6000精英

  突破獎是全球最大的科學獎項之一。據了解,ATLAS合作組匯聚全球243個機構的超過6000名科學家、學生、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大會特別表彰了合作組在粒子物理領域的重大貢獻,包括對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詳細測量、稀有過程和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的研究,以及在極端條件下探索自然規律。

  自2014年加入合作組以來,由科大、港大和中大數十名研究人員組成的香港研究團隊,在推進對希格斯玻色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香港團隊在基礎物理聯合研究(JCFP)的框架下進行協作,成員包括10個來自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基礎物理中心的物理學家、學生和工程師,他們領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質、開發先進分析技術方面的工作,包括詳細測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質以確定質量生成對稱性破缺機制、研究稀有過程和正反物質不對稱性,以及在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上探索最短距離,和最極端條件下的自然規律。

  此外,科大同時協助建設ATLAS渺子(muon)探測系統,並參與數據分析以探索新物理。科大研究人員亦有份協助ATLAS系統的建設和升級,參與合作組下一研究階段的預備工作,並開發專為高光度大型強子對撞機設計(High-Luminosity LHC)的ATLAS新型追蹤探測器ITk。據悉,此款探測器預計在2030年開始運行,用於對應增加十倍碰撞率的需求。

  陸錦標表示,研究團隊上下一心,希望以專業知識推進粒子物理研究,而獲得此項殊榮,正是團隊共同努力的見證。物理學系副教授兼科大ATLAS團隊負責人Kirill PROKOFIEV教授表示,團隊致力理解希格斯玻色子性質,並探索跨越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是次獲獎是對科大研究團隊工作影響力的肯定,將激勵團隊繼續探索宇宙的奧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