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公院收費調整 將資源留給有需要病人

時間:2025-03-24 05:01:33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政府計劃調整公營醫療收費,急症室收費或改分兩級,放射檢查擬逐項收費。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副院長劉浩濂認為,改革將有助引導非急症患者,選擇更合適的醫療途徑,有效紓緩急症室的壓力,提升整體服務效率。香港放射科醫學院表示,部分情況下,一些放射學檢查已經過時,或臨床證據顯示檢查並非必要,明智使用影像檢查,可讓病人避免承受不必要的輻射及檢查風險。

  公營醫療收費檢討即將公布,據悉當局擬在急症室實施兩級制收費,即危殆及危急者免費,其餘三類病人收費,則提升至與私家診所水平相若。醫管局早前已強調,收費仍會高度補貼,有困難市民有減免機制,希望將資源用得更精準。

  更新臨床指引 減少不必要影像檢查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副院長劉浩濂醫生認為,政府的財政資源有限,隨着人口老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醫療開支持續上升,現有的醫療體制面臨着長期不可持續的挑戰,所以學院堅信,改革並非要削減醫療服務,而是要讓資源更好地照顧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呼籲市民以開放的態度看待這次改革。

  收費檢討另一焦點,是門診病人接受放射診斷檢查有機會改為逐項收費,有市民擔心或會影響醫療保障。香港放射科醫學院表示,隨着醫學發展和知識更新,臨床證據顯示,部分放射學檢查,已經變得沒有需要。

  學院舉例,現在的臨床證據已經明確顯示,並非每位頭痛患者都需要影像檢查,例如有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電腦掃描可能適合用來排除中風或動脈瘤等嚴重情況,但對於有偏頭痛病史、而且沒有出現新的令人擔憂的症狀的患者,就可能不需要影像檢查。

  學院又舉例,對於下背痛的常規影像檢查,最近的臨床指引建議,只有在出現紅旗症狀,例如嚴重創傷、神經功能缺損或有感染跡象,才需要進行影像檢查。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強調,更新的臨床指引,減少不必要的影像檢查,免卻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輻射或其他相關檢查的風險,確保患者得到適當的臨床轉介及分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