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兩港人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時間:2025-03-18 05:01:33來源:大公报

  左圖:麒麟舞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右上圖: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主席劉錦棠。右下圖: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

  【大公報訊】記者李清、劉毅報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計942人,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各自入選兩位,分別是香港方面的劉錦棠和李耀輝,和澳門的飛文基和羅盛宗。香港特區政府對兩位傳承人獲選表示祝賀。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是非遺保護傳承弘揚的代表性人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者、守護者、傳遞者。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目的是保護重要知識和技藝的傳承骨幹,鼓勵其發揮示範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帶動傳承人群提高傳承實踐水平,促進相關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發展。

  特區政府昨日表示,因應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邀請,就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推薦申報,特區政府經徵詢非遺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推薦一直致力推廣和傳承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的劉錦棠和黃大仙信俗的李耀輝博士。兩個非遺項目在2014年分別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特區政府對兩位傳承人獲選表示祝賀,會繼續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鼓勵民眾參與,讓香港的文化傳統得以延續和發展。

  港澳特區入選名單中,劉錦棠現為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主席。作為傳統舞蹈類,2014年麒麟舞(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保護單位為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

  李耀輝現為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作為民俗類,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保護單位為嗇色園。

  飛文基是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的創始人。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2021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保護單位為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它以葡萄牙語、馬來語、粵語等多語種演繹,表現形式通俗、接地氣,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是東西方文化共融的體現,也成為中葡文化交流的橋樑。

  羅盛宗是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會長。作為民俗類,民間信俗(澳門土地信俗)於2021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保護單位為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

  港非遺傳承工作獲肯定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表示,香港的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體現國家對於香港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重視,給予認定,對於項目傳承人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榮耀,他們就更有責任去好好推廣傳承非遺項目。

  鄭培凱續表示,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不同於舞獅子,此前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黃大仙信俗更是在香港民間廣為流傳,如今都被列入國家級非遺,本身也體現國家對於香港在非遺傳承工作方面的肯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