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擴寬視野/議員:可彌補課本知識不足

時間:2025-03-17 05:01:38來源:大公报

  立法會議員和教育界人士均表示,香港中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包括增進對祖國的了解與認同,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擴寬視野與提升能力,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回應《大公報》查詢表示,內地交流團給予學生實地考察和體驗式學習的機會,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了解國家最新的發展情況,且通過交流,學生可以與當地的同學互動,這些是從書本上學不到的,因此是有必要的。

  了解東江水歷史  體會國家關愛

  談及有學校去了江西參訪東江源頭,他表示,考察活動非常有意義,香港學生可以實地考察日常用水的源頭,讓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的起源。他指出,實地參觀源頭比課堂上的千言萬語更能讓學生認識到東江水的意義,讓學生了解東江水的歷史,更珍惜用水,因為知道水來之不易,體會到國家對香港的關懷和愛。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蔡世鴻回應查詢表示,贊成學校繼續參與或舉辦內地交流團,因融入國家發展是青年人的未來大方向,學校是責無旁貸,加上要配合課程,到內地考察學習是必須的,學生既可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更可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與姊妹學校交流,結識內地朋友。

  蔡校長建議交流團的路線可以配合課程,可以是歷史文化或國家最新發展,也可以配合姊妹學校計劃,讓學生與內地學生交流。甚至還可以結合一些國家或地區重要事項來定行程,如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祭孔大典、中國航天日等,讓香港學生一同參與。

  倡開發與國家科技相關路線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回應表示,絕對支持學生到內地交流,因為可以幫助到學生,而不是單從書本上認識祖國,可以親身感受到祖國的發展,比如看看內地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上面如何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他指出,去過的同學多數都有正面反應,希望日後兩地有更多的交往,開闊眼界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他建議,交流團除了參訪歷史景點之外,也可以多開發一些與國家科技相關的路線,甚至是與航天相關,「重要的是讓同學看到香港沒有的東西,除了歷史文化外,更加重要的是了解國家在科教興國方面最新的進展。」\大公報記者 唐雪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