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四大學校聯會舉辦的「(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13日起一連三日在亞博館舉行。
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津貼小學議會、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舉辦的「(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13日起一連三日在亞博館舉行,逾360間幼稚園、小學、中學及高等院校參展。
有中學設即場面試,兩日共獲逾200人申請,各校長指出家長支援學校教學,是校方招生時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公報記者 華夢晴(文、圖)
蔡若蓮:培養中英兼善新一代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大灣區香港教育展開幕儀式致辭表示,當局一直大力投資教育,加上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和兩文三語的教育環境,有助培養學生成為中英兼善的新一代。今年向全港公營學校發放額外津貼,加強普通話以及英文的學習語境,亦鼓勵學生去學習不同語言,配合國家以及國際的最新發展。
蔡若蓮指出,當局致力推動STEAM教育,更新初中科學科,開設小學科學科,加強資訊科技教育等,支持教育創新,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以迎接科技時代的來臨和機遇。
蔡若蓮還表示,為配合政府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教育局與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緊密合作,為有意來港發展的境外家庭提供升學資訊,安排他們的子女中小學學位等,協助他們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和學習。
今屆展覽新增幼稚園攤位,東華三院李賢義伉儷幼兒園龔宇萍校長表示,本港出生率低,參與教育展有助學校開拓市場。她說,參展家庭中適齡學童多為中小學階段,家長優先安排「大仔」學校,順帶找「細仔」的學前班。
龔宇萍說,不少跨境家庭擔憂學校位置偏遠,已有家長會根據學校的錄取情況來決定是否移居。她又指,學校的朝八晚八的模式吸引不少家長關注,校方設有「延展時間服務」以支援家長從事較長或不定時工作。
高質素學生帶來文化新體驗
同樣第一次參展的沙田培英中學朱嘉添校長表示,校方以往收到不少新來港人士的申請,看到不少高質素的學生,期望不同背景的學生到校能帶來新的文化體驗。至於收生標準,朱校長指出,會考量學生的英文能力以及成績,希望學生能在面試時展示自己對學習的追求以及反思。他提醒家長,本港學校多元化,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特長以作出合適選擇。
部分學校因設有即場面試和筆試,備受家長青睞。聖士提反堂中學的麥偉麟校長稱,家長反應熱烈,兩日內已收到200餘份申請,下一步將會通過面試的學生安排筆試。他說,面試學生涵蓋中一至中六,但感覺到今年中一報名人數增多。
他表示,多數家長擔心孩子英文和粵語能否適應,校方在這方面會提供相應支持。他指出,學生適應力強,大多學生三個月內已經「識聽」。他亦補充,學校招生時也會考慮家庭支持是否足夠。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的黃副校長指出,新來港學生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繁體字的掌握,而在溝通方面不存在障礙。她強調招收低年級班的學生時,家長支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學習繁體字時,如果家長無法提供支持,小朋友留在原校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