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律企攜手,法治興港」──香港法律界與中小企業實務對接活動,昨日圓滿舉行。\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香港律師會、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昨日共同舉辦「律企攜手 法治興港」─香港法律界與中小企業實務對接活動,香港法律界與中小企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探討雙方合作的可能性。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劉光源等出席活動並致辭。
林定國表示,這次活動為雙方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台,讓有合作意願的企業與律師有機會相互了解、交換聯繫方式,探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他指出,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但關鍵是要開始行動。
劉光源提出三點看法,希望法律界和企業界齊心協力,擦亮香港法治金字招牌;因時而變,鞏固提升香港獨特優勢;攜手揚帆,共同奔赴美好前景。\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本次活動吸引了約200名嘉賓參加,包括來自香港法律界、中小企業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致辭時指出,全港約有36萬間中小企,佔香港商業單位總數超過九成,對香港這個國際貿易金融中心來說非常重要。中小企對法律服務需求廣泛,包括公司成立及註冊、商業合約談判、銀行貸款及按揭事宜、商業上的爭議解決等等,但往往因為對法律服務市場不太熟悉而舉棋不定。
他續說,香港法律界大部分都是中小企律師事務所,全港918間律所,中小型律師行佔九成,即有五名合夥人或以下。「這些事務所雖規模不大,但是小而美,小而精,各有所長,提供專業化的法律服務」。
高品質法律服務需求迫切
林定國提到,中小企業對高品質、便利的法律服務有迫切需求,許多律師也願意提供相應服務。然而,如何有效對接雙方成為一大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先明確客戶與律師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應建立在長期、互信和默契的基礎上。他又強調,客戶和律師之間需要長久、互信的關係,是很講求默契,要「啱嘴形」、志同道合。林定國比喻,尋找合適的律師如同尋找結婚對象,需要透過溝通合作逐步建立長期關係。
「如果能夠將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我們能夠實現更多目標。」律師會會長湯文龍表示,今次活動是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強調這不僅僅是一次性的機會,這類活動會是恆常化的品牌活動。他鼓勵與會者若遇到任何問題,應透過微信或WhatsApp等社群媒體平台加強交流。他引用了一句英文諺語:「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強調只要大家今天下定決心,建立合作關係,就能夠取得成果。同時,他期望香港律師會能透過本次活動的平台,為大眾提供更優質、更全面的法律服務。
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指出,香港擁有穩健的法律制度和深厚的法治基礎,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法律與商業活動緊密相連。香港穩固的法律體系為企業提供了便利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的競爭環境,使得香港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和經濟市場。為了長遠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香港中小企業需要提升法律知識,尤其是在合約對接方面。他又希望香港律師會能夠協助中小企業,在法律知識和合約方面提供支持,讓中小企業的法律知識能夠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