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四川奇珍館重開後設參觀時限,預期每節可安排120至130人入場。
中央贈港的一對大熊貓「安安」和「可可」將於周日(8號)正式與公眾見面,海洋公園昨日安排牠們與傳媒見面,適應面對人群。海洋公園表示,「安安」、「可可」胃口很好,每日進食約10公斤食物,「安安」愛吃紅蘿蔔,「可可」愛吃番薯。
四川奇珍館重開後設參觀時限,預期每節可安排120至130人入場,其間亦會有多名解說員為公眾介紹大熊貓的生活資訊。\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文) 蔡文豪(圖) 蔡文豪、鄧浩朗(視頻)
周日會公眾限時限人流
「安安」和「可可」已入住海洋公園逾兩個月,海洋公園昨日安排牠們與傳媒見面。「可可」見到傳媒十分興奮,甫進場便走到玻璃前,面對鏡頭吃竹,甚至雙手扶着玻璃站立,近距離觀察人群,似乎想和大家打招呼。豪邁活潑的「安安」登場後,直奔爬架,尋找最舒服的位置開始食竹筍,並不時周圍走動,甚至在鏡頭前表演癱坐地上,豪放食竹。
怎樣分辨兩隻大熊貓?海洋公園表示,「安安」較大隻,重130公斤,手長腳長,耳朵毛髮較蓬鬆,活動時較笨拙;「可可」則較嬌小,喜歡翻跟頭及周圍爬。
海洋公園表示,兩隻大熊貓在海洋公園適應良好,已經能聽懂廣東話指令,現時護理員會用廣東話叫「安安」和「可可」,公布新名字後會再調整。「安安」、「可可」胃口很好,每日要吃重約10公斤的食物,而且經常用膳後要再添食,「安安」最喜愛食紅蘿蔔,「可可」則喜歡食番薯。護理員會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季節提供不同的季節性食物,包括竹筍、蘋果、雪梨、高纖維餅,以及用粟米粉、黃豆粉和雞蛋製作而成的窩窩頭。
兩隻大熊貓分別居住在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兩個展區,居所都經過精心設計,其中「可可」的居所增加了隧道和寶座,外形似是由木製成,但其實使用石屎和玻璃纖維製成,非常堅固;「安安」的居所則有攀爬架及樹架。兩個居所亦放置了多個「環境豐容物」,包括大膠波和膠筒,可放置食物,目的是模擬野外覓食環境,讓大熊貓要通過活動和抓取,才能獲得食物。為了讓大熊貓居住環境舒適,場館的溫度會維持在19度。
菲遊客:十分喜歡熊貓
四川奇珍館旁設有能容納300至400人的等候區,開放公眾參觀時,預期每節能有120至130名觀眾入場,參觀會有時限,其間有多名講解員介紹「安安」和「可可」的生活資訊。
來自菲律賓的遊客Maria表示,因為兒子十分喜歡熊貓但從未親眼見過,所以今次專門帶他來海洋公園參觀,還買了一個熊貓公仔。雖然今次未能見到「安安」、「可可」和一對龍鳳胎,但期待下次來港再探望牠們。來自新加坡的黃女士說,雖然以前看過熊貓,但期待在香港能同時見到6隻熊貓,未來會再來港參觀。
海洋公園本周六會舉行「大熊貓亮相儀式」,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會出席,屆時會公布命名比賽和繪畫比賽結果。海洋公園現已增加園內的大熊貓布置,多處放置卡通大熊貓展板,用大熊貓裝飾的聖誕樹,紀念品商店的窗戶亦已貼上大熊貓照片並售賣多款大熊貓產品,餐廳亦推出大熊貓造型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