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深水埗,一家「健康講座」商店門外,有數十名長者排隊等候入場。\大公報記者凱揚攝
長者關注身體健康,造就銀髮商機,坊間有不少打着賣健康產品旗號的商家,開設健康講座吸引長者「入局」購買高價保健產品。大公報記者深入追查,發現健康講座經營模式改變,新增購物龍虎榜、叫喊拍賣會、等價交換等方法,配合「做媒」唱好產品和贈送小禮物等傳統招數,令長者不知不覺跌入購物陷阱,有人甚至豪擲10萬元消費。
有區議員表示,區內累計數千居民參加講座,部分老友記受騙後不敢追討,最終不了了之,呼籲政府立法規管有關不良營銷手法。消委會在過去四年多共接獲194宗相關投訴,但由於舉證存在困難,要追究實非易事。\大公報記者 石三原 馮錫雄
多年前,各區曾出現不少「健康講座」,推銷員藉送贈小禮物,配合傳銷技巧,誇大保健產品的功效,吸引長者購買高價保健產品,類似的「健康講座」於新冠疫情期間一度絕跡,但社會復常後又再次出現。
只接待長者 街客被拒入內
大公報記者在深水埗和土瓜灣,發現有商家舉辦「健康講座」向長者傳銷貴價「健康產品」。不少店舖只允許受邀長者參加,但場面依舊墟冚。
以深水埗的一間店舖為例,記者在上月上午八時許抵達,已見店外有逾40名長者排起十多米的人龍準備「聽講座」,部分長者更是提前一小時到場等候。店舖貼上不透光窗貼,令外人無法窺見內部情況。街坊表示,只有持集印卡片者方能入場,部分長者更是「常客」,有人已到場20日。
土瓜灣的另一店舖外亦有類似情況,上午十時許已有不少長者在場排隊,道路兩側的街道更排滿了人。記者現場目擊,長者多持有寫着指定時段的入場券,但場外的工作人員亦有向周邊長者兜售兩元門票,表示沒有入場券亦能購票入場。記者以路人身份向工作人員購票,但場內工作人員表示講座僅開放予長者,拒絕記者入內。
化名黃老太的婆婆,曾參與在土瓜灣舉辦的「健康講座」,她斥資近萬元購入保健產品,最終發覺受騙,她向大公報記者憶述如何一步一步墮入銷售陷阱,揭開健康講座最新銷售手法的神秘面紗。
想「威過其他人」愈買愈多
黃老太表示,該類商家通常提供「着數」,如派發米麵糧油吸引老友記參加,「頭幾次參加,工作人員會同我們求其傾偈,不會直接開始推介商品,人好親切,但多去幾次後,工作人員會以『市道困難,公司有業務壓力』等理由博取同情,說服入場人士購買產品『改善健康』。」
「健康講座」內設有「購物龍虎榜」,按長者消費額排列位置,排名前列的長者可獲獎勵,包括智能手機、微波爐等獎品。黃老太說:「每次購物也會有工作人員在現場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購物品項和金額,當下覺得『好威水』!」
她坦言,最初只是購買十多二十元的襪,後來為「威過其他人」,不知不覺就開始買幾千元的膠囊,結果回家後冷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產品功效被誇大,感到十分後悔,「(我)又不知道如何退貨,花費成萬元,甚至不敢講給仔女知。」
消委會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由2020年至2024年9月,共接獲194宗與「保健食品銷售手法」相關投訴,當中有年邁的個案投訴人,先後購買八種總值38880元的健康食品,其後對功效有懷疑,向消委會及海關投訴。
消委會為長者設「智齡熱線」
消委會指出,此類醫療講座或保健產品試用會,多以社交場合形式吸引長者出席,並非一定涉及高壓銷售手法。不少出席此類活動的長者,如金錢上能夠負擔,一般亦不會輕易作出投訴,除非涉及非常大額的交易,又或與家人傾談間提及,家人懷疑長者受騙,個案才會浮現。消委會建議長者參加醫療講座或保健產品試用會前,先了解主辦機構的背景,不要因為贈品或免費試用產品,而參加來歷不明的講座。如長者遇上消費糾紛或欲查詢消費事宜,可致電消委會專為長者而設的「智齡消委會熱線」2110 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