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區醫院一名76歲男病人被插錯鼻胃喉,病人現時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圖為院方解釋事故。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公立醫院在四個月內發生兩宗插錯鼻胃喉事故,東區醫院昨日公布,一名76歲男病人前日(9日)被放置鼻胃喉時,被錯誤插入支氣管達一小時,以致餵服的藥物入肺,他現仍於深切治療部留醫。院方初步調查指實習醫生經驗不足,按指引看X光片時出錯。伊利沙伯醫院於今年6月發生同類事故,也涉及實習醫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短期內發生兩次事故不能接受,建議強制由正式醫生覆檢X光片。有老人科專科醫生及關注病人組織認為,院方必須加強對實習醫生督導,避免事故再發生。
該名76歲男病人於前日(9日)上午到東區醫院,準備原定於昨日接受大腸鏡檢查,由於他有吞嚥困難,護士為他放置鼻胃喉,以餵服清潔腸道的藥物。護士於插鼻胃喉後,為他聽診及進行酸鹼測試,但未能確定鼻胃喉位置是否正確。根據指引,病人接受X光檢查,一名實習醫生檢視後認為鼻胃喉位置正確,護士於是輸注藥物。
不過,病人於約一小時後稱感到腹痛、氣促,他的血氧飽和度亦下降,醫護立即停止程序。另一名醫生檢視發現,實習醫生錯誤解讀X光片,鼻胃喉原來插入支氣管。病人的臨床情況曾短暫轉差,情況危殆,經治療後情況漸趨好轉。
院方:實習醫生經驗不足
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主管沈海平解釋,病人被輸注的PEG藥物,不會對肺部造成長期破壞影響,預料他於兩、三天後可拔喉,不用靠呼吸機,轉回普通病房。
今年六月,伊利沙伯醫院一名61歲男病人置換新的鼻胃喉,兩日後才被發現喉管誤插入支氣管,同樣涉及實習醫生錯誤解讀X光片。院方其後承認就事件「責無旁貸」,並提出多項改善建議。
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蘇潔瑩昨日稱,今次初步調查顯示,護士已依足程序,即插完胃喉後採取聽診與酸鹼度測試,並執行「金標準」照X光片,做法已參照伊院事故後的建議。
不過,院方承認,當時未有主診醫生覆檢X光片,實習醫生工作的督導是依靠能力評估,認為事件涉及整個團隊的工作,涉事實習醫生及護士毋須停職,但已即時提醒臨床部門加強實習醫生培訓督導,提醒醫護放置鼻胃喉注意事項,並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提出改善建議,預計八星期內提交報告。
加強醫生培訓及督導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指出,查看X光片確認鼻胃喉位置,並不複雜,質疑涉事實習醫生出錯,「不是學藝未精,就是根本沒有用心查看」。他認為若只為食藥,未必需為病人插胃喉,事件反映醫院管理混亂與培訓不足。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認為,不足四個月內再有插錯喉事故,令人憂慮會影響「醫生與患者的關係和信任」,建議強制由正式醫生覆檢X光片,以加強把關。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形容,今次事故是響起警鐘,認為培訓實習醫生看X光片有很大進步空間。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事件反映醫院對實習醫生的培訓不足,考慮公立醫院的人手緊張問題,建議對一些能力較參差的實習醫生,提供更多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