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近年小巴牌價跌至新低,加上成本高、難請人,不少車主都選擇棄車斷供,止蝕離場;即使有營運的司機,亦要在站頭長時間等客,經常出現「揸一轉蝕一轉」的困境。右圖:面對鐵路網絡發展迅速,紅Van優勢不斷削弱,客量每況愈下。
近年小巴牌價跌至新低,較高位暴跌逾九成,業界苦不堪言,不少紅色小巴(紅Van)車主已迫不得已棄車斷供,止蝕離場。截至今年5月底,全港已登記的紅Van共有942輛,但實際上只有約700輛紅Van有行駛營運,其餘約200輛車主寧願「晾車」也不營運,皆因「揸一轉蝕一轉」,每個月還息不還本硬撐着,盡力留車保牌照。
《大公報》日前專訪紅Van業界幾位「老行尊」,透露業界苦況,並希望政府繼續助業界轉型營運綠色專線小巴,增路線、穩乘客,又希望開放多些禁區及上落點予紅Van行駛及上落客,讓小巴提升競爭力,繼續發揮方便市民出行的作用。/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古倬勳(文)葉浩源、古倬勳、鄧浩朗(視頻)
成本增 難請人 車主棄車斷供
紅Van司機、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副主席陳國輝(輝哥),自10多歲起隨父親駕駛紅Van,長大後接管經營,高峰期時持有10多輛紅Van。年屆六旬的他與紅Van共事已40多年,目前主要經營旺角來往何文田愛民邨,以及旺角來往藍田的路線。他說:「約6至7年前,用380萬元買紅Van,每月供車約18,000元,收租24,000多元,扣除保養維修雜費及保險費等,都有賺。但現在生意少、經營困難,司機都難找,每月車租也收不到15,000元;牌價又跌到約70萬元。」紅Van車主及業界均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紅Van的經營困局由多個原因造成,包括受疫情打擊、鐵路網絡完善、巴士公司的直接競爭、經營成本增加、難聘請司機、行駛路段及上落客的限制等,陸續有紅Van經營者心灰意冷,「壯士斷臂」棄車斷供,退出市場,但輝哥仍看到一線生機,其中之一是政府推出的「紅轉綠」計劃。輝哥說:「如果轉了綠Van後,行駛的路線、班次和乘客會較穩定,能在紅Van不能上落客的禁區位置設綠色小巴站,亦能夠行駛限制路段,對旺角來往何文田愛民邨路線可不用再『兜路』,連車保都可以平一大截,還有買新車上會都容易得多。這些好處都有利吸引更多乘客,有乘客就有得做!」運輸署早前已公布有11條小巴路線合資格「紅轉綠」,詳情有待公布。
政府推出「紅轉綠」計劃對小巴業界有幫助,惟並非所有紅Van都符合資格,包括要求有參與長者和合資格殘疾人士的2元乘車優惠等。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表示,目前全港有約350多輛紅Van有參與2元乘車優惠計劃,即佔有在行駛營運的紅Van總數的一半。輝哥認為,協助小巴業界的措施應雙管齊下,除了「紅轉綠」,亦希望政府能夠開放多些禁區及上落點,讓紅Van行駛通過及上落客。他解釋:「紅Van一向有限制,例如不可行高速公路,一些隧道如香港仔隧道、城門隧道等不准過等。其實目前紅Van只得幾百輛,好像往返南區的紅Van,其實亦只剩10多輛,對香港仔隧道會有多大影響呢?」
倡放寬部分禁區上落客限制
輝哥續解釋,開禁區讓紅Van上落客或增設上落客點,對業界來說是十分有幫助。「乘搭2元小巴的都是老人家,但坐紅Van就因為禁區好多地方都不能上落,你叫他們怎會行得遠來乘車?好像的士就有了不少上落客點,其實紅Van數目已比以前少了很多,20年前全港的紅Van有超過1,600輛,現在只剩700多輛在走,對路面的影響亦應該少了很多吧?又例如整條彌敦道絕大部分位置都不能上落客,只有旺角銀行中心對出於晚上11時至凌晨12時才准許上落客,真的很難做,乘客都去了坐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可以放寬一些上落客點給我們會有好大幫助。」輝哥感嘆:「不是要求如以前般好景,『搞得掂』就算,盡量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