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伯孤獨坐「長生津監」,度日如年。\大公報記者余風攝
「一個飯盒食兩餐!」是不少基層市民的寫照,85歲孤獨長者黃伯也陷入這困境,相依半生的老伴早前病逝,他還未從喪妻之痛走出來,便要為生計徬徨。黃伯希望返回內地廣東省家鄉養老,生活指數較低,亦有親人照料,但他發現申請廣東計劃的津貼有「不得離港超過90日」的限制,他無奈留港坐九個月的「長生津監」,捱着一個飯盒吃兩餐的孤淒生活。\大公報記者 余風(文、圖、視頻) 張凱文(視頻)
據特區政府統計,2023年全港人口約750萬,65歲或以上長者佔21%,約有157萬人,年齡中位數升至超過46歲;預計至2046年,65歲或以上長者佔的比率將高達36%,人數將升至約274萬人。另外,根據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香港共有逾18萬戶獨居長者及逾1.4萬戶雙老家庭,預料數字將持續上升,社會安老問題迫在眉睫。
黃伯一直與妻子同住,是個雙老家庭,早前妻子因病離世,他便成為獨居長者。黃伯表示,早年在公立醫院任職病房服務員,約在2000年退休,及後每月靠1800元的退休金及妻子任職清潔工支持生活。兩夫婦省吃儉用捱到2009年,妻子亦因年老、體力不支而告退休,自此夫婦生活更是捉襟見肘,只能省吃省穿,「如果不夠用,太太會去檢紙皮幫補,兩個人慳慳哋過生活。」
現時黃伯獨居於公屋單位,他說:「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打算,只能一個人生活。」黃伯表示大部分兒女及親人均在廣東省居住,故他希望盡快返回內地與子女一起生活,「但我擔心返內地長住,就不能取得長者生活津貼的4195元,無可能生活。」他指出申請廣東計劃下的長生津,規例設下「在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在該年內如離港不超過90日,亦視為符合連續居港一年的規定)」,即有不能離港超過90日的規定,為確保取得津貼,黃伯只有留港坐「長生津監」。
社署曾施行單次特別安排
沒有收入的黃伯坦言,除昂貴的醫療費是一個負擔外,他指現時外出用膳,三餐的費用動輒逾百元,且未計算如水、電及電話費的恆常開支,「老婆住院後,我早上食個20多元的早餐,再買個40元飯盒食兩餐,慳無可慳了。」他慶幸還有一個棲身之所,否則年紀大在港無處容身更是困難,希望政府能諒解有關長者的難處,酌情處理長者回鄉養老的申請,「希望長者能取得長生津,維持基本生活。」
過往社署曾施行單次特別安排,讓已移居廣東及福建省並符合所有其他申請資格,但未能符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規定的長者,毋須先回港居住一年,亦能受惠於廣東或福建計劃下相關津貼。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當局可視乎有關個案的情況再作決定,並可檢視現行相關的政策,以及估計改變後對開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