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大與《國家地理》團隊 南美發現新恐龍物種

時間:2024-05-23 04:02:30來源:大公报

  圖:中大與《國家地理》探險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巴塔哥尼亞發現一種新的獸腳亞目恐龍Koleken inakayali。\圖片來源:Gabriel Diaz Yantén(電腦繪圖)

  【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香港中文大學於昨日宣布,中大學者與《國家地理》探險家,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進行的一項田野調查中,突破性發現新的肉食性恐龍物種Koleken inakayali,證明恐龍時代末期的拉科洛尼亞有至少兩種阿貝力龍物種生活,該發現將為晚白堊紀的恐龍研究提供新視角。

  屬肉食性阿貝力龍科

  新發現的肉食性恐龍物種Koleken inakayali,屬於阿貝力龍科,是獨特的岡瓦納恐龍群之一。該研究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和《國家地理》探險家Diego Pol博士帶領,團隊在擁有6900萬年歷史的拉科洛尼亞地層持續勘探,最終發現這一新食肉恐龍物種。

  近40年前,現今巴塔哥尼亞地區發現了一種頭上帶標誌性雙角的食肉牛龍,是其中一種肉食性的阿貝力龍科;於同一地層發現的Koleken inakayali,與食肉牛龍有許多不同之處,包括體形較小和沒有頭骨角。

  研究團隊以Koleken恐龍的部分骨架化石,包括幾塊頭骨、一系列幾乎完整的脊椎骨、一個完整的臀部、幾塊尾骨和幾乎完整的腿,證明該物種的存在;該研究亦表明,至少有兩個阿貝力龍物種生活於恐龍時代末期的拉科洛尼亞。

  憑藉Koleken恐龍提供的新資訊,研究團隊得以更新了阿貝力龍科動物及其近親的演化樹,並藉此對恐龍骨骼的不同部分,隨時間進化的速度進行新的分析。

  中大博士後研究員Baiano博士認為,Koleken恐龍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白堊紀晚期有多個阿貝力龍類物種生活在同一棲息地的觀點,以及阿貝力龍科在當時實際上是相當多樣化的,這與有關其他恐龍類群的觀點相反。

  該項研究結果作為威利.亨尼格學會的國際期刊《Cladistics》特刊《分析古生物學數據集》的封面文章發表,該特刊由文嘉棋博士、Diego Pol博士及其同事Santiago Catalano博士共同編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