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線上/國際專家聚首 探討AI對世界影響

時間:2024-03-22 04:02:38來源:大公报

  圖:浸大舉辦「人文、社會與數字未來國際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一同討論人工智能對人文和社會影響的討論。\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之齊報道: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文學院及社會科學院舉辦的「人文、社會與數字未來國際研討會」,昨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揭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專家匯聚一堂,探討人工智能(AI)與倫理和人文的連繫,審視AI對社會、文化、經濟、未來商業和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影響。學者們肯定AI改變提升社會效率的同時,也對AI使用過程中的倫理等問題敲響警鐘。

  在上午的研討會中,倫敦大學學院教育與社會學院副教授Wayne Holmes開門見山地指出,要「打破一些關於AI的泡沫,探討AI的局限」。

  他表示,人工智能耗能巨大,訓練大型AI模型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或相當於駕車從地球到月球再返回的能量,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

  須保護基層免受剝削

  他談及人工智能和教育的關係,認為人工智能系統作為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連接「非常酷」,可為學生提供便利;但若將其直接用來為學生的作業進行自動評估等環節,則較淺顯,遠不如人類教師所作的評估有效。AI教育系統往往都由商業公司進行設計,認為這是教育「隱秘地商業化」。他續指出,欠缺足夠電子設備、有殘疾的群體,使用AI系統學習會有困難,或會破壞教育公平性,難以保護底層免受經濟剝削。

  當今,人們亦指AI存在種族歧視等偏見,Good Tech Advisory行政總裁Kay Firth-Butterfield指出,這與算法的訓練數據有關。若AI參與選舉投票,亦可能對世界各地民主產生重大影響。

  她提醒人們要思考「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在她看來,目前美國急診室的醫生追求用ChatGPT檢查他們的診斷,是非常危險的,「在我們依賴這些東西前,它們需要被修補」。

  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說道,現在AI就像一個大型語言模型,訓練自人類的文本資源。他認為AI的發展要遵循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及技術可控三大原則。在此基礎上,他舉例多個AI應用場景說明它能提高人們生活效率。

  在昨日下午的研討會,學者亦對AI作為社區內的社會力量、AI對航空業等行業轉型影響等題目進行討論,提出數字治理是全世界面臨的新挑戰,亦指出AI能增強旅客的用戶體驗等。研討會今日仍會持續進行,探討人工智能對經濟發展及教育的影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