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醫藥新路向/港研發水準一流 助力中醫藥國際化 人才培養體系完善 市場拓展聯通中外

時間:2023-10-25 04:02:26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三家中醫藥學院已建立完整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的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證了人才的供給和可持續發展。

  中醫藥在香港有悠久歷史,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認為,中醫藥發展在回歸後漸入佳境,在依法規管、科研教育和建設中醫基層醫療網絡等方面,都建立了基礎,並穩步發展。馮奕斌指出,本港具備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國際化程度高、研發創新能力強、市場聯通中外等優勢,可以在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發揮重要作用。\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馮奕斌23年前來香港發展,他形容自己是趕上了香港發展中醫藥的好時機,因為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不斷「加碼」推動中醫藥發展,在多方面均取得成果。他舉例,人才培訓方面,香港回歸後建立了三家中醫藥學院,形成完整的學士、碩士和博士教育體系,以及終身教育體系,保證了本港中醫藥人才的供給和可持續發展,研究型人才更是由輸入走向了輸出;醫療服務方面,政府推動成立了18家由三方協作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奠定了中醫基層醫療網絡,而籌建中的香港中醫院將於2025年投入使用,使中醫保健與醫療漸趨多元化。

  五大學研發能力  躋身全球百強

  馮奕斌特別提到香港的研發能力,指出本港有五所大學位列世界前一百名,有優秀而密集的科學家群體發表了大量國際論文,申請並授權大量國內外專利,中醫藥研究水準是世界一流,多位研究者獲選進入多個世界級排名系統。

  馮奕斌認為,香港背靠祖國,長期以來是內地和國際中藥材市場的集散地,形成了一些有名的中藥品牌,而且生命科學研究水準世界一流、採用兩文三語,法律與醫療體制與西方國家類同,中醫藥的規管體系亦已基本建立,因而中醫藥教育、醫療、研究和開發利用的成果,比較容易得到國際認可和接受。香港可以在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發揮重要作用。

  促中醫保健醫療納公共體系

  不過,馮奕斌關注本港中醫藥教育、研究基地與設施規模小,中醫保健與醫療服務未正式納入公共保健與醫療體系,以及中藥產業規模較小等,不利中醫藥發展,並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詳見表)。就醫療市場規模小,他認為香港應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大灣區乃至國際市場布局,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推動部分中醫保健與醫療服務納入香港公共保健與醫療體系,還可以與中藥廠商合作,推動醫療經濟可持續發展。

  他亦關注研究成果轉化不足夠,認為應協調和加強中醫藥標準的研究和應用,如中藥檢測如何在香港中藥標準、中國藥典和不同國家藥典及國際標準等的取捨和認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