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月滿中秋/懷舊+創新 「燈籠街」人氣爆燈

時間:2023-09-19 04:02:37來源:大公报

  左圖:中秋節將至,很多市民前往福華街一帶紮作舖選購燈籠。\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右圖:元朗大橋街市掛上琳琅滿目的傳統手紮燈籠,形成燈籠海景象,吸引市民專程前去「打卡」。\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中秋將至,各區應節燈飾紛紛亮起,元朗大橋街市變身「燈籠街」,吸引不少街坊、外區市民甚至遊客,專程前來買燈籠及拍照「打卡」留念。

  促成街市變身「燈籠街」的香燭店店主「細妹姐」黃健娣表示,「燈籠街」在短短一個月內閃亮登場,背後其實要花上一年的準備,但辛苦亦值得,因為傳統紮作燈籠仍有不少捧場客,其店舖亦不斷嘗試在傳統燈籠中加入新元素,例如設計新造型、選用新物料等,希望將傳統延續,「很多人圍繞燈籠做了很多新創意,我相信大家會用自己的方法,把傳統傳下去。」\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媽媽我想要,這個金色士多啤梨(燈籠)!」一位小朋友正興奮地,拽着母親的衣角,央求購買燈籠。距離中秋節尚餘不足兩星期,元朗大橋街街市內的「燈籠街」人潮湧湧,有人選購心儀的燈籠,有人拿着相機及手機爭相打卡拍照;店員更是忙個不停。

  元朗「燈籠街」,其實是「冠香行」香莊在街市通道掛上琳琅滿目的傳統手紮燈籠,形成燈籠海景象,「燈籠街」之名不脛而走,近年更成為期間限定的打卡勝地。

  記者採訪當天是一個工作日下午,但「燈籠街」人氣不減,老闆娘「細妹姐」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抽空接受訪問。她說,中秋節前一個月已經將數以百計的燈籠上架,當中不少燈籠其實已經「名花有主」,她指着一個紫色和金色相間的大魚燈籠說:「這個燈籠,用鐵絲打籠到貼上布料,花了我們將近四天去做,已經被預訂了。」

  「設計新造型燈籠,是希望讓小朋友在童年,有一隻獨特的燈籠,讓他們在以後的每個中秋節,也開開心心!」──店主兒子

  「細妹姐」的兒子蔡國浩幾年前接手燈籠的設計工作,加入創新元素,噴火飛龍是他的得意之作,用鐵線拗出模型,再蒙上不同布料,觀察效果,「我設計的噴火飛龍,希望讓小朋友在童年,有一隻他們喜歡的、獨特的燈籠,讓他們在以後的每個中秋節,也開開心心!」

  市民陳小姐是元朗燈籠街捧場客,已連續九年在中秋節前夕,專程前來買燈籠,並即場拍照留念,再回家臨摹成油畫留念。「我在元朗長大,小時候和家人一起來『燈籠街』,是一種回憶,搬出元朗後,還是會很掛念這裏,所以每年都會回來。」陳小姐喜歡繪畫,特別喜歡具有香港特色的燈籠,希望每年畫一幅燈籠街的畫,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項傳統。

  燈籠不只限於應節裝飾,甚至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張小姐表示,小時候已習慣前來「燈籠街」買中秋燈籠,長大後認識了新朋友,也不忘向他們介紹自己童年的美好記憶,「朋友們也喜歡同一位歌星偶像,讓偶像公仔(玩偶娃娃)背上迷你燈籠一起逛燈籠街,一起在中秋節時周圍『打卡』,大家也很喜歡這個主意。」

  同行的林女士表示,雖然住在港島,長途跋涉前來元朗,「以前覺得,燈籠不是很時尚,不太喜歡,但這次帶着偶像公仔,掛起迷你燈籠在燈籠街打卡,感覺其實傳統藝術,也很有魅力,相信以後還會來!」

  「做燈籠沒辦法維持生活,更別說讓年輕人入行了,其實都擔心有一日會見不到手作燈籠。」──店主「細妹姐」

  「我們等中秋過後,休息一兩個星期,又要開始忙着準備下一年的燈籠。」「細妹姐」說,為每年為期一個月的燈籠旺季,往往要花上一整年準備,因為製作需時,亦希望設計一些新款的燈籠,「做燈籠其實沒辦法維持生活,更別說讓年輕人入行了,其實都擔心有一日會見不到手作燈籠」。

  不過,「細妹姐」並不擔心傳統被人淡忘,她笑說:「其實,仍然有很多人,圍繞着燈籠,做了很多新的創意,我相信大家也會用自己的方法,把這個傳統傳下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