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在香港歷史悠久,中藥製造、進出口貿易業、批發及零售業,每年創造近300億元銷售及其他收益。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見圖)說,對於說好中醫藥故事的交流活動,商界十分有興趣參與,建議政府可適當增加支援和鼓勵。
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在防治上貢獻很大,令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價值。邵家輝認為,特區政府應乘勢大力推廣和推動中醫藥「走出去」。他說,香港一向以「正貨正品」聞名,有很多歷史悠久的中成藥品牌,在東南亞等華人社會很受歡迎;另外香港在認證、檢測等方面亦享負盛名,這些都是優勢。
推廣中醫藥需要官民攜手協力。邵家輝說,民間可透過組團參訪、路演、專業交流等活動,對外做好宣傳,令更多人認識中醫藥的用法及成效。至於政府,除支持民間交流,還應針對中醫藥出口做好標準對接工作,「很多中成藥產品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很盛行,但可能只能當成保健品入口,若能做好對接,讓當地監管部門清楚產品的成效和藥用性,以藥品的名義進口,會提高民眾信心。」
此外,很多口碑好的中成藥製造商都是中小企,未必有資金建設滿足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認證的廠房,「政府是否可增加對中小企的支援?例如由政府投資中央GMP廠房,幫助他們生產;或協助業界爭取簡化香港註冊傳統內用中成藥在大灣區註冊審批流程,讓他們看更廣闊的前景、更大的市場。」邵家輝說。 大公報記者劉碩源、曾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