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出行易」顯示三隧分流後過海時間減
政府昨日凌晨收回西區海底隧道專營權,實施「633」方案(即私家車使用西隧減至60元,紅隧和東隧分別增至30元,的士劃一收25元)。大公報記者在下午下班繁忙時間觀察紅隧車流,由下午5時半起往九龍方向隧道口開始出現車龍。相隔10分鐘後,記者在行人天橋上已看不到車龍末端。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總結指出,由於的士行三條隧道收費一樣,在新安排下清晨時分的士經西隧較過往多五成,分流明顯,三隧行車大致暢順。\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記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了解實時交通狀況,官方推測由渡船街南近富榮花園經紅隧過海行車只需6分鐘,較前一日同一時間預計的34分鐘,大大縮短28分鐘;而加士居道東行近香港理工大學由17分鐘縮短至4分鐘。
紅隧往九龍方向車龍減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下午時段實測行駛經紅隧往九龍方向,發現車流明顯較早前暢順,車龍較平日有所減少,相信是與有少量的士轉行東隧,以及正值暑假等原因有關。不過,他認為手機應用程式的推測數字不能作準,或與實際情況有落差,他建議署方矯正其預測數字,否則會影響市民出行。
李耀培表示,昨早八時至九時期間,亦分別實測行經三隧前往港島,其中,東隧及西隧行車大致暢順,但紅隧早上繁忙行車時間明顯較早前增加,由過去5至8分鐘,增至昨早的20多分鐘。他相信與三隧分流首日實施,有較多行車實測致減慢隧道行車速度有關,但具體仍有待運輸署分析。
料九月開學後才見真章
整體而言,李耀培認為「633」方案有助分流部分的士行經西隧,即使紅、東隧的私家車收費一樣,但東隧出入口地理位置不太便利,未必吸引市民「轉軚」,且過去學童巴士、家長車等佔市面車流一個較大比率,相信九月的正常工作日才會見真章。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副主任杜燊棠表示,了解到有部分的士由紅隧改行西隧,「以後(司機)不會因便宜而行紅隧。」
運輸署昨午總結三條過海隧道早上情況,在早上繁忙時段,即上午七時至十時,整體過海雙向車流約為44000架次,與實施「633」固定收費方案前相若,當中西隧的車流上升約3%,而紅隧和東隧的車流則分別稍為下降約4%和1%;而的士隧道費劃一收費後,的士在清晨時分和早上繁忙時段使用西隧分別增加約五成和兩成,分流效果顯著。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認為整體交通大致暢順,分流效果顯著,初步交通情況亦符合預期,並指出昨日凌晨至5時,的士過西隧數量較以往同一時段增加50%,預料的士司機會因應繁忙時段,而選擇最適當隧道通過。
林世雄稱,「633」方案是一個過渡方案,不認同會出現「三隧齊塞」,司機的駕駛習慣、出行模式並非一兩天可改變,而「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會盡快在年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