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建造業輸入勞工特別計劃下周一起接受申請,配額上限一萬二千個。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建造業輸入勞工特別計劃下周一(7月17日)起接受申請,配額上限12000個,首批輸入勞工預料今年第四季抵港。計劃涉及47個工種/職位,每季接受申請,兩個月內完成審批。發展局昨日公布計劃詳情及相關職位每月工資中位數,當中月薪中位數最高的工種是潛水員(建造工作),月薪中位數為4.2萬元,其他職位的月薪中位數亦超過2.3萬元。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時重申,非常重視本地勞工權益,強調輸入勞工政策一定以本地就業為優先,外勞工資一定不可低於本地工資中位數,亦要增加本地人員培訓。
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涉及29個技術工人工種和18個技術員及工地督導人員職位,包括鋼筋屈紮工、泥水工及電工等。發展局亦公布相關職位月薪中位數,由2.31萬元至4.2萬元不等,其中天秤操作工、打樁工的月薪中位數為40800元;紮鐵工、混凝土及灌漿工、木工的月薪中位數為37800元;結構鋼材焊接工的中位數為35200元;電工中位數為31200元;泥水工中位數為29700元。
倡改善工作環境吸引青年入行
發展局局長寗漢豪表示,局方就計劃成立的特別委員會,當中包括僱主、勞工界及培訓機構代表,已就每個工種的工資中位數達成共識。她相信首批成功申請的勞工,可於今年第四季來到香港。發展局將於今日為業界舉行簡介會。審批程序會由申請期完結起計兩個月內完成。
根據計劃安排,如地盤未能提供宿舍,外勞需要入住位於元朗潭尾的中央宿舍,建造業議會正為宿舍進行改裝工程,希望10月開始啟用,時間上可配合首批外勞來港。甯漢豪強調,局方會繼續做好本地的培訓,善用科技。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對輸入外勞的特別計劃表示歡迎,但他關注外勞中央宿舍的管理及生活配套問題;他又認為,在輸入外勞同時,應繼續努力改善建造業工作環境及形象,吸引和鼓勵青年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