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焦點新聞/市建局財困 倡檢討7年樓齡補償機制

時間:2023-05-28 04:23:40來源:大公报

  圖:韋志成質疑,是否值得以龐大社會資源幫助有物業的業主換樓。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市建局在未來幾年將進入借貸期,需靠借貸維持項目推展。除因樓市波動,已開展重建項目收到的前期款項較預期低,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四及第五區今年初招標流標,均影響市建局收入。

  市建局自2001年起,以同區7年樓齡呎價,作為收購重建項目舊樓單位的基礎補償,收購成本較高。韋志成表示,當年決定時未有深思熟慮,他反問是否值得以龐大的社會資源收購舊樓單位,認為應適時檢討7年樓齡的補償機制。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機制已延續多年,需經充分討論後才修訂。有智庫團體贊成檢討機制。\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韋志成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受樓市波動影響,土瓜灣及上環兩個重建項目的前期款項比預期低約兩成,加上2月時觀塘市中心第四、第五區發展區項目流標,令市建局上個財政年度收入只有約47億元,較預期大減。未來數年,市建局將推出四個招標項目,若按現時市況估計,市建局會少收數十億元,但同期有六個不同規模的項目需要收購,共涉及約450億元。因此,市建局將會進入借貸期,資金流可能會長時間維持負數,需要靠借貸維持推進重建項目。

  質疑用龐大資源助業主換樓

  韋志成認為,現時以同區7年樓齡作為舊樓住宅單位收購價,應在適當時候檢討。他質疑為何要用龐大的社會資源,幫助有物業的業主換樓,更有不少業主一人持有十多個單位,但沒有做好樓宇修復,而現時機制沒有劃線,業主不論貧富,都享有同等的補償機制。

  韋志成以油麻地、旺角項目為例,總收購成本約一萬億元,當中四成涉及同區7年樓齡的額外補償,若將款項資源投入明日大嶼計劃,造地後再支持舊區更新,可能更符合經濟利益。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向《大公報》表示,贊成檢討7年樓齡補償機制。他表示,很多需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已經用盡,未必能再透過提高地積比的方式增加發展密度,且7年樓齡補償價格亦偏高,相信業主用10年樓齡價格在當區買樓也並非難事。對於市建局面對財困問題,他認為可設立市區重建基金,由政府出錢專做重建項目,由於涉及公帑,相信需充分討論。

  議員倡可換地及地積比轉移

  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向《大公報》表示,舊樓愈來愈多的同時,重建速度亦要加快,但市建局出現財政壓力,單靠收購可能未必能解決問題。但他對檢討7年樓齡補償機制表示有保留,因為機制已沿用多年,可幫助不少小業主平衡購買單位的壓力。他建議可採用換地、地積比轉移,或讓業主主動提出收購地等方式。

  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陳致馨認為,不同樓齡舊樓的補償可有區別,舉例50年樓齡以下的可維持7年樓齡補償,50年至60年樓齡的可改用10年樓齡價格,60年樓齡以上的或可用13年樓齡價格賠償。他認為當局亦應研究放寬地積比等,增加重建項目收益,彌補項目虧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