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警推「防騙視伏器」 電騙網址即現形

時間:2022-10-06 04:23:47來源:大公报

  圖:市民在「防騙視伏器」輸入電話、網址及轉數快戶口,若顯示黃色即「可能有伏」。

  【大公報訊】記者古倬勳報道:網絡詐騙無處不在,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罪科)協助公眾辨識網絡詐騙陷阱,評估網絡安全風險,上月在「守網者」網站推出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輸入網址、電話、轉數快戶口即查詐騙風險。

  根據警方數字,警方在今年1月至8月共錄得整體科技罪案達14160宗,較去年同期增加39%,損失金額達20.4億元,增加5.7%;網上購物騙案仍然佔比最多,達37%,有5215宗,增加39.6%;而網上求職騙案的宗數及損失金額增幅最明顯,分別達2018宗及2.9億元,增加近2.5倍和7倍。

  首8月科技罪案增39%

  警方網罪科(網絡安全、法理鑑證及訓練)高級警司林焯豪指出網上求職騙案以刷單騙案為主,其中一宗刷單騙案發生在今年6月,一名家庭主婦回應騙徒的網上招聘訊息,在騙徒製造的虛假購物平台擔任兼職線上助理,點擊購物賺取佣金,受害人按對方指示將按金轉賬至不明戶口,在3星期內共轉賬了380萬元,但每次工作賺得佣金僅有數百元,其後騙徒訛稱有關款項因涉及一宗洗黑錢案被凍結,要求受害人再付款將款項「解凍」才發現受騙,騙徒通常會以高回報、低學歷、彈性上班時間等作招徠讓市民受騙。

  為協助市民辨識網絡詐騙陷阱,警方「守網者」專題網站推出「防騙視伏器」,市民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相關平台賬戶名稱、收款賬戶、電話號碼、電郵、網址等。頁面會顯示四種防騙提示,當輸入資料與詐騙警告有關或網絡安全風險屬高危級別,便會顯示紅色代表「高危有伏」,而橙色、黃色和紫色分別代表「疑似有伏」、「可能有伏」和「未有記錄」。

  警方網罪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指出,「未有記錄」亦不代表無伏,頁面會提醒市民交易前核實對方身份、提供敏感資料時要保持謹慎、切勿打開可疑連結或附件、留意「+852」字頭的來電等防騙提示,市民亦可以留意平台賬戶是否經常轉名、是否最近開設、圖片是否來自其他平台等數碼足跡,辨別網絡陷阱。「視伏器」亦會列出防騙提示,例如提醒市民交易或匯款前應核實對方身份等。范俊業又提到近日社交平台湧現不少酒店宅度假及主題公園詐騙專頁,部分不法分子會偽冒知名企業設立同名的FB專頁,「視伏器」或因而顯示為「疑似有伏」的橙色警報級別,市民若有懷疑,亦可根據專頁的其他數碼足跡追蹤及作出判斷,例如該專頁有否經常改名稱、「讚好」是否來自海外賬戶、是否擁有公司收款戶口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