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初學者應由專業教練帶領,先參加雙人傘進行體驗。下圖:每逢周末假期,玩滑翔傘熱點如馬鞍山、石澳及大嶼山等人頭湧湧。
近日天氣異常不穩,剎那間由陽光普照變成狂風大雨,玩戶外活動必須小心。近年大熱的滑翔傘「飛行」屬高危運動,特別受天氣影響,日前有機構發表報告,揭露滑翔傘致命意外原因,並建議審視安全措施。
《大公報》今年一月推出相關專題,記者發現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滑翔傘群組銷售體驗課程,稱新手毋須經驗及技巧均可參加,部分價格「親民」,每逢周末假期多個滑翔熱點人頭湧湧。但有運動學專家警告,滑翔傘是危中之危的運動,除了「聽天由命」,倘遇上無牌教練,玩家如同玩命。\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AAIA)日前發表最新意外調查報告,包括講述去年12月石澳一宗滑翔傘奪命意外的原因,可能是一名七旬男飛行員失去對滑翔傘的控制,導致滑翔傘撞擊地面,飛行員頸部重創。當時該名老翁駕駛着一款Ozone Buzz Z5滑翔傘,從石澳龍脊滑翔傘活動區起飛,計劃降落在石澳後灘泳灘,惟起飛後不久,有人發現他被困在香港島打爛埕頂山西面的灌木叢中,其後送院不治。死者是一名剛退休的的士司機,具約5年玩滑翔傘經驗。
該調查機構表示,這次調查滑翔傘意外發生的經過和成因,是為了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報告又建議有關機構,審視是否需完善現時滑翔傘安全指南中,頭盔的安全標準及使用期限,並表示相關人士已因應建議作出跟進行動。
濫銷體驗課程 即場試玩
大公報記者發現,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滑翔傘群組,不時銷售雙人傘體驗課程,稱參加課程毋須經驗及技巧,只要年滿14歲以上,身高1.4至1.96米,身體健康,體重限制95公斤內,沒有心臟問題或畏高就能參加。而飛行裝備和安全裝備均由教練提供,每次收費約900元,飛行時間約20至30分鐘,視乎當天的風速,並稱教練會指導參加者如何使用滑翔傘及講解安全指引。此外,群組亦會報告當日可進行滑翔飛行的情況,包括石澳、馬鞍山、大嶼山、西貢浪茄等滑翔傘運動勝地。
記者早前曾到位於西貢與馬鞍山郊野公園的昂平大草原觀察,現場有眾多滑翔傘愛好者,當中有「初哥」正由教練帶領,整理好滑翔傘裝備準備飛行,另有一些自稱「教練」的人即場收費,讓即興想試玩的人參加雙人傘體驗飛行,指導他們背上專用的背包及座墊助跑便出發。事實上,操作滑翔傘有一定安全風險,不適當操作滑翔傘可對自身和他人帶來嚴重傷亡的風險。
香港滑翔傘協會公關劉曣霞表示,玩滑翔傘需累積多年經驗才可單獨飛行,作為教練的責任十分大。不過,坊間有部分聲稱教授滑翔傘的機構或人並無持牌,原因是可能他們的資歷不足或未合乎發牌要求等。一直以來,當發生涉及滑翔傘意外時,會向民航處提供資料協助調查,惟只是靠業界及從業員自律。據了解,現時滑翔傘牌照有兩種,分別用於商業用載人及商業用教學,而牌照為發給個別人士非團體。今年5月,申訴專員公署曾建議民航處就滑翔傘活動參加者及飛行器具推行實名登記。
初學者須由專業教練帶領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博士早前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涉及滑翔傘導致傷亡的意外時有發生,始終滑翔傘是一項高危運動,初學者由專業教練帶領會安全得多。他建議初學者先參加雙人傘進行體驗,待具備一定的資歷及領取專業資格牌照後,才進行單獨滑翔。他解釋,滑翔傘運動涉及三項風險危機管理,包括個人本身的體能和經驗所操控,器材的狀態是否完善和良好,有否顧及後備裝置等,以及天氣方面的考慮,因環境因素決定了滑翔傘能否安全升降,若天氣不穩或欠佳絕不宜玩。翻查資料,過去三年(2019年至2021年)民航處共接獲11宗事故並作出跟進。
根據《1995年飛航(香港)令》(香港法例第448C章)第48條,任何人士不得因鹵莽或疏忽操作航空器(包括滑翔傘)而危害他人或財產的安全。滑翔傘飛行活動者須遵守上述規定,並時刻以安全方式操作滑翔傘。任何人如違反上述規定,可被檢控。因此,在未獲民航處處長批出許可證的情況下,以滑翔傘提供任何航空服務作出租或受酬均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