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安全網反思─房屋篇/公屋安全網 逼人辭工?

時間:2022-09-06 04:24:20來源:大公报

  圖:阿敏與丈夫及七歲女兒租住油塘茶果嶺村內約二百平方呎的寮屋,備受漏水及鼠患困擾,他們渴望可遷入公屋,擁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香港樓價高企,基層市民為居住問題發愁,公屋成為房屋安全網,但這個保障基層住屋的安全網已經瀕臨破裂,不少有需要的人都未能受惠。有居於寮屋區的基層家庭多年來多次申請公屋,礙於種種原因令入息輕微超標,「過了百多元、多了五百元花紅」,為申請公屋,無奈由全職轉做兼職,生活捉襟見肘。

  當局在計算公屋申請人的入息時經常出現爭拗個案,處理上亦被指欠人性化。回溯問題的源頭都是因為公屋供應量不足。各界敦促現屆特區政府於房屋方面多做實事,回復三年「上樓」承諾,並增加置業階梯,讓市民能安居樂業。\大公報記者 余風(文) 麥潤田(圖)

  疫情下有部分行業多了加班,竟然有人因為300多元加班津貼、突如其來的非經常性收入,令苦等10年的公屋夢破碎。申請公屋入息限制,以今時今日物價來看是非常苛刻,普通基層家庭都被視為「重磅」戶,跌出安全網,以三人家庭的每月入息限額為例,房委會規定為24410元,與《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中三人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的35000元相距甚遠。當局不會輕易調高限額,原因明顯是公屋供應不足,故以較低入息上限來篩走申請者。

  為符合申請資格

  轉做兼職月薪減至2000

  「我們之前申請公屋,就是入息相差百多元都要從頭來過。」現年39歲、任職文員的阿敏(化名)說起多年來申請公屋經驗,即時熱淚盈眶。她與丈夫及7歲女兒租住油塘茶果嶺村內一間約200平方呎的寮屋,每月租金6000元,由於備受漏水及鼠患困擾,他們渴望申請公屋,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她還記得2016年首次申請公屋,丈夫任職機場工人,薪金約一萬元,兩夫婦收入合共約2.3萬元,超出當時入息限額約3000元,不符合申請資格。她為達到申請公屋資格,同時為照顧年幼女兒,故辭去全職工作轉做兼職,月入由萬多元銳減至2000多元。豈料,翌年再次申請公屋,又因丈夫當年發了花紅,多了500元而被拒,「我已經減少開工,人工減到2000幾(元),都不可以,真是要逼人不返工?」

  2019年,她再次申請公屋,但當計算入息時,卻發現家庭入息又超出上限100多元,自此她便心灰意冷不再申請。但近期得知所居住的寮屋將於2025年拆卸,擔心日後清拆時安排上樓亦以此入息限額作指標,他們將上樓無期,隨時淪落街頭,「我們根本沒有底(積蓄),收入又不足夠買樓,但申請公屋又未能通過收入限額,試問像我這種雙職家庭,如何解決住屋需要?」

  入息限額缺乏彈性

  變相鼓勵躺平領綜援

  「有街坊反映因為怕超過入息限額,要向老闆申請放無薪假,即是自扣人工。」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該會亦曾接獲基層市民反映相關問題,直指該限額規定已不合時宜。她指現時市民申請公屋,主要是因為樓價及租金太貴,惟相關入息限額訂定甚為離地,「如果家庭三個人都工作,一定超過限額,但同時他們使費也更多。」她又指如此規定似鼓勵市民躺平,令社會資源被濫用,「如果申請人申請綜援,就合資格申請公屋,租金都會由政府支付。」她希望特區政府重新審視有關限額規定,釐訂合理標準,再配合增建公屋,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文廣表示,訂定相關限額,原因為房屋資源匱乏,因而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基層市民。他預計未來輪候公屋的時間更長,希望現屆政府加快建屋進度,達到3年上樓的承諾後,再豐富房屋階梯,例如好像房協有甲或乙類公屋的提供,甚至「中產公屋」的供應,滿足不同市民住屋的需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