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最可愛的人1/迎抗美援朝英烈 培僑學生感光榮

時間:2022-09-05 04:24:16來源:大公报

  圖:去年9月1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機場舉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半個多世紀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在這支保家衛國的隊伍中,有20多名來自香港培僑中學的學生!

  今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韓的中國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會回國,國家將會舉行隆重的迎回儀式。兩位香港學生培僑中學的曲木之懿和已畢業正在內地讀大學的姜霏梵,將代表培僑前往迎接英雄回家!他們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心情激動和自豪:「這是最好的愛國教育,一定要繼承先烈精神,以報國為己任!」\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彝族少年曲木之懿出生於四川,祖父王作義曾在1935年紅軍長征途經四川涼山彝區時,加入革命隊伍。曲木之懿對於今次能夠到瀋陽見證具有歷史意義的儀式,迎接先烈回家,感到十分光榮。「我非常激動,一直以來也非常崇拜我們英勇的先輩,正是因為他們的流血付出,才有我們如今安定和諧的社會,才有今天的香港『一國兩制』。」

  有幸加入升旗隊

  學習國防知識

  今次能成為香港學生代表,曲木之懿很感謝學校的推薦。「能被選上,一來我剛好就在內地,不受香港防疫政策影響;其次我是學校升旗隊的一員。」他希望日後可回內地升大學,攻讀歷史或經濟、工商管理專業。「我們國家愈來愈強大,我們年輕人到內地,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姜霏梵在培僑中學就讀時,也是學校升旗隊隊員,現在他已是復旦大學二年級生。他說,之前加入升旗隊,學校會教授一些國防和國情知識,讓隊員更加了解時事動態,但今次去參加迎回,迎接志願軍回家,本身是最好的學習活動,會與同學們分享。

  抗美援朝精神

  應發揚光大

  姜霏梵憶述,他當年是在校長的鼓勵和支持下,創建了學校升旗隊,非常自豪!培僑中學亦因此成為全港第一批採用中式操典升旗的學校。在國慶70周年大典上,姜同學更以「香港優秀青年學生」的身份,站在香港花車上,參加天安門前的國慶活動。

  讀中學時建立起的愛國情懷,如今更加堅定。今日姜霏梵在復旦修讀歷史,對抗美援朝的故事亦有更多了解。他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這場毫無優勢可言的戰爭中,對抗美軍與其盟友,志願軍以頑強的意志與犧牲精神,維護了和平,捍衛了國家尊嚴。他感慨無數戰士的青春,永遠被定格在那異鄉戰場上,「太偉大了!」

  「身為中國香港人,我深知今日享受的安穩生活,與當年的戰役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心中懷着崇高的敬意。加上當時伍校長曾告訴我們,有不少老一輩的學長們投身這場戰役,伍校長分享的剪報,更詳細敘述了這批老學長的事跡。通過具體人物的事跡,令我對志願軍有更深入的了解,學兄學姐們的往事,加深了我對志願軍的共情,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報國之情。」

  培僑中學20先輩

  曾參加志願軍

  2020年9月23日《大公報》推出專題報道,詳述當年港人的英勇事跡:培僑中學有20多位學生,在抗美援朝期間參軍。《大公報》當時聯絡上其中8位,其中一人是甘星華。現時身在北京的她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因她懂得外語,當年在政治部做文書工作,她是在1951年初入部隊後受到重點培養。「一入部隊,當時就給我們至少安排成副排長,像我們中學生在當時算『學歷高』的,不輕易上前線,放在司令部裏培養的多。」她對現在香港的情況十分關心,寄語港人發揚抗美援朝精神,報效祖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