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為分析師(BCBA)黃瑋姿(左)提醒,家長可要求機構或行為治療師出示證書。右為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陳子文。\大公報記者攝
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若出現行為、情緒上的問題,又或孩子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SEN」兒童,不少家長會選擇請行為治療師為孩子治療。但行為治療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若遇到不稱職的治療師,可能會適得其反。業內人士透露,香港對行為治療師並無監管,若治療師出現失德行為,家長只能到外國網站投訴,建議政府應設立相關監察機制,避免家長投訴無門,規範行業操守。
家長投訴兒子被「恐嚇治療」
近日,有媽媽向《大公報》透露,她的兒子平日有尖叫的壞習慣,而聘請的行為治療師不僅未能幫助孩子改掉這毛病,反而令他的心靈受到創傷。該名媽媽指出,由於兒子非常害怕水,治療師知道後,便每次在兒子尖叫的時候向他噴水,令他恐懼,以壓制其尖叫行為。
該媽媽說,這種「恐嚇治療」治標不治本,更讓兒子加強的心理壓力和留下陰影。該名治療師更向她查問:「除了噴水,他還驚什麼?」意即噴水或已起不到作用,要另找「方法」加強恐嚇壓制孩子的不良行為。該名媽媽其後帶兒子重新尋找治療師。
今年5月亦有行為治療師的醜聞爆出,網上一段行為治療師喝罵幼童令其大哭的短片惹起眾怒。在片段中,一名女治療師對着年幼女童,把玩具公仔扔出門外,用腳踢走地面上的玩具,女童受驚崩潰大哭。治療師沒有安慰,反而離開房間,獨留女童在房內痛哭。
不少網民留言表示震驚和憤怒,亦有網友質疑治療師的專業水平,「佢個職業資格買返嚟㗎?又冇愛心。」涉事的善思成長發展中心事後發文表示稱,該名治療師有6年經驗,由於她拒絕配合家長的質詢,認為自己的做法恰當,該中心於5月底與她解除合作關係。
艾藍兒童發展中心課程總監、臨床心理學碩士、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黃瑋姿表示,行為治療師主要為有語言障礙、自閉症、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和其他特殊需要的幼童提供治療,而其認證均有一個美國的機構「行為分析師認證委員會(BACB)」頒發。其中,行為治療師分為四個級別,由低到高分別為註冊行為技術員(RBT)、國際認證副行為分析師、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及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博士。
黃瑋姿說,第一級RBT較易考取,只需要完成考試即可,但很多RBT沒接觸過小朋友,缺乏經驗,實踐較少。而第三級,目前全中國、包括香港在內的BCBA只有100位左右,多為較有經驗的從業人員。黃瑋姿提醒,網傳喝罵幼童的治療師亦自稱BCBA,卻做出不專業的行為。她指出,若家長不放心,可要求機構或治療師出示相關證書,亦可到BACB的官網上查找治療師名冊。
學者:正規治療助孩子發展
艾藍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陳子文表示,香港沒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負責監管行為治療師,家長若要投訴治療師的失德行為,只限於機構內或到美國BACB官網上遞交資料,方有機會申請吊銷治療師的牌照。他呼籲特區政府盡早設立相關監管機構及制度,對行為治療師進行規範管理,杜絕冒充或失德等情況。
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王貞琳表示,正規的治療有助孩子的發展,因為小朋友的大腦在早期發展階段具有可塑性,所以越早診斷、越早干預,有可能會改變大腦迴路和結構,從而改變行為。但她提醒,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適合的教育方式,家長應給予孩子適合的成長環境,包括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以及給予他們高質量的陪伴等。\大公報記者 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