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年一月第五波疫情期間,大批市民入住竹篙灣隔離設施。
疫情來勢洶洶,確診近日反彈,昨日新增4276宗,入住隔離設施患者亦大增。截至本周一(25日),竹篙灣「住客」達5280人,比上月初增逾35倍,入住率已近六成,若升勢持續,隨時會爆滿。
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嚴陣以待,其中由民安隊負責日常運作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改為實施「小區管理」模式,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表示,新模式會將營地中每一期劃分為不同小區,有醫院管理局人員駐營及其他新增措施加強物資安排。\大公報記者 楊州、周亮恒
面對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隨時滿額情況,其他社區隔離設施已準備就緒,按疫情需要可在短時間內啟用3000個隔離單位。不過,有安老服務業界指出,長者出院未劃一做核酸檢測仍是一大防疫漏洞,必須盡快堵塞。
非公開招聘 須之前通過面試
消息指,保安局增聘人手管理社區隔離設施,陸續重聘旅遊及體育界從業員擔任「內務管理助理」,月薪達3.1萬元,合約期為今年七月尾至九月尾,其後可按月續期,工作地點在竹篙灣或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最快可於7月21日上任,最遲於7月29日或之前。該職位根據今年三月的招募是按非公務員合約條款,沒有職級劃分,合約為期兩個月,只需中五學歷、已接種兩劑疫苗及至少兩年旅遊業經驗或體育總會認可教練。
大公報記者昨日致電保安局熱線應聘該職位,職員問記者有否收到當局應聘電郵,若無代表已不符合相關條件:「不是公開招聘,要今年三月曾通過面試,現為waiting list(後補名單)或曾做過的。」並着記者待局方日後公開招聘時再申請。保安局回覆表示,為保持設施的服務質素,會不時檢視有關管理事宜,包括增聘人手及加強物資安排等。
旅遊業僱員總會總幹事林志挺表示,近日得悉有業界從業員查詢該職位,惟名額已滿不獲應聘,據了解該名從業員今年三月曾任該職位,故獲局方通知可申請,「是次招聘有別於今年三月,業界不知情,經前線告知才得悉當局再增聘人手。」他說,早前有同事確診入住竹篙灣,「佢話服務差,早餐到11點都未派發,打熱線電話無人接,甚至量體溫等恆常程序都會漏做。隔離人士離營時坐的大巴是滿座,與政府要求旅遊業大巴上限28人不同,唔通隔離營咁缺大巴同司機!」他認為局方增聘人手可改善營內的服務質素。
實施小區管理 改善物資派發
竹篙灣檢疫中心今年2月8日轉為社區隔離設施,可提供9000個單位。6月1日至7月20日期間,入營及離營人數由45人倍增至1612人,而單日最多人入營的是7月19日,有863人入住。上周有抵港人士入營後投訴單位內欠缺部分日常用品,記者就事件向民安隊查詢並獲回覆,指七月中開始逐步實施人性化的小區管理模式,並於7月25日全面實施小區管理。
民眾安全服務處總參事梁冠康表示,過往以中央統籌系統處理派送物資和膳食、接聽電話熱線等,但若在營人數逾2000人入住時便可能出現安排及延誤等問題。經審視現時策略及部署後,民安隊決定自六月起試行小區管理模式,現階段已正式實行。營內有約2000名民安隊、紀律部隊人員和已退休人士,新模式會分為2至3人為一個小隊,每隊協助約60至80個單位,有需要時會增聘人手。營內亦設有關愛熱線及小隊,與所有營友不斷進行溝通及探訪,包括為少數族裔安排接聽熱線,提供膳食及宗教安排,了解他們的情況,直至營友離營為止。
營友可在營地使用「營健通」手機應用程式登記入住和點餐。營內亦有由香港賽馬會借出的十多部高爾夫球車運送物資到各單位等,有提供奶粉和尿片等物品,並會配合有宗教需要人士提供適合的食物和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