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積極作為/優化過渡屋 讓劏房籠屋成歷史

時間:2022-07-22 04:23:32來源:大公报

  本港現有逾22.6萬人蝸居劏房,很多劏房環境惡劣。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上任後首次落區,就是到深水埗探訪籠屋、板間房和劏房住戶。她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劏房的環境是「去過的人都覺得很難接受」,透露局方正思考如何優化過渡屋,為劏房居民盡快提供適切居所。

  「香港是一個進步的城市,但不少人仍居住在(劏房)這樣的環境,每個認真想過這個問題的人都很難接受。特別是一些長者,他們年輕時為這個城市付出過,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呢?」何永賢表示,早前探訪劏房居民後,已即時聯絡建造業議會,希望議會為劏房戶提供義工服務,例如探訪、協助維修等,得到議會正面回應。

  為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上屆政府提出興建過渡性房屋。何永賢認為,過渡屋是較快的方法,提供較適切居所,初步聽到的反饋都很正面,故房屋局正思考「過程中是否有一些空間可以做」,例如營辦團體在建築過程中有沒有需要協助或再優化的地方。

  政府建屋 民間團體營辦

  政府在2020年推出「支援非政府機構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民間團體建造及營辦過渡屋項目。不少營辦過渡屋的民間機構沒有建屋經驗,反映建屋過程困難重重。社會有聲音認為,政府在過渡屋方面,可扮演更積極角色,例如由政府建屋,再交由民間團體營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