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林欣婷引入微創關節手術 縮短恢復時間

時間:2025-08-11 05:01:39來源:大公报

  「很多病人術後三個鐘就能落地,他們都又驚又喜,才知道原來微創開刀可以不那麼辛苦,當時就覺得所有努力都值得。」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矯形及創傷科副顧問醫生林欣婷提起微創半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成果,眼裏閃着光。

  林欣婷於2013年加入醫管局,她笑稱,從小愛玩電鋸、做木工,形容自己可能更「男仔性格」,但卻剛好契合骨科手術對精準度的要求,能讓自己發揮所長。

  術後三小時可落地行走

  作為香港較早推行微創半膝關節置換術的醫生,林欣婷曾遠赴海外學習,最終通過微創方法,將傳統手術約10厘米的傷口,縮至僅約3厘米,同時在傳統方法下,病人需1至2日時間恢復,而微創手術後約3小時,等待麻醉過後,病人即可嘗試落地行走。

  本港公立醫院現時每年進行約600宗全髖關節置換術,逾9成採用傳統的「後側入路」方法,對肌肉組織破壞較大。林欣婷在德國接受「前方入路」髖關節置換術的培訓,並引入到公立醫院,「前方入路的方法是從髖關節前方肌肉間隙進入,避免切斷肌肉,病人恢復得更快,生活質素也更高。」

  談及令她觸動的個案,林欣婷回憶,去年有一位九旬伯伯,做完置換人工膝關節後,感染沙門氏菌,幾次清創手術後仍未痊癒,甚至關節假體脫出,這情況下的最佳處理方法是截肢,「99%的醫生都會選擇這樣做,但伯伯性格活躍及勇猛,無法站立,對他來說難以接受。」

  為幫助伯伯重新站立,林欣婷冒着極大風險,歷時十幾小時,完成三階段手術,術後第二天,伯伯主動努力翹起腳檢查傷口,「當時真的很感動,病人的生命力和對我的信任,比任何獎項都珍貴。」如今一年過去,老人已能拄着助行架出門。

  林欣婷說,以前見到很多病人置換關節後十分痛苦,她就時常會問自己,如何能幫助病人有更好的生活質素,學習返港後也希望第一時間將所學實踐,幫助更多病人,「病人的開心和幸福,都令我更想做好服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