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班子訪談/何永賢:引進新技術加快建屋

時間:2022-07-22 04:23:31來源:大公报

  圖:新任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房屋局將透過引進創新技術,縮短建屋周期。

  「解決房屋問題是困難的,但我希望大家捲起衣袖就去做。」房屋問題是特區政府新班子施政的「重中之重」,新任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房屋問題是民生痛點,房屋局將透過引進創新技術助建屋「提速、提效」,包括進一步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縮短建屋周期。

  何永賢透露,房屋署已物色多個公屋項目採用MiC,涉及約二萬個單位;署方並正逐個項目檢視,能否加快公營房屋地盤轉交流程,加快建屋。\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王亞毛(文) 蔡文豪(圖)

  公屋最新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6.1年,創23年新高;私樓樓價連續12年使香港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住不上公屋、買不起私樓,是不少港人的困境,房屋問題成為香港的民生痛點。加入政府30年的何永賢,毅然接受挑戰,成為新一屆政府的問責團隊的一員,出任政府架構改組後的房屋局局長。她接受任命後首次見公眾時承諾,「我會團結大家,一同幫手為更多的家庭營造幸福。」

  「建屋量是一定要達到的,甚至每天都有人希望我們做快些,我也要求自己一點一點向前,在思考如何應對壓力時,構思進步的方法。」何永賢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本港的房屋問題累積多年,涉及種種不同原因,解決房屋問題是困難的,她期望社會在回歸理性討論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及精力,共同解決房屋問題。

  組裝合成法省時減人手

  香港房屋問題涉及土地供應、城市規劃、地價政策、資源分配等不同問題,被視為深層次社會矛盾的癥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一屆政府就職禮上,提出了「四點希望」,包括希望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並舉例「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寄語新一屆特區政府「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何永賢認為,國家主席對房屋問題提出了清晰的目標,特區政府必定會「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她會做好協調工作,期望不同部門能密切合作,把解決房屋問題放到較優先的次序。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競選政綱提出,以進一步提速、提效、提量為目標,加快造地建屋速度,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何永賢向《大公報》表示,房屋局將透過引入更多新技術加快建屋,包括進一步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以及無人機、試水機械人等各種新的建築技術及工具。

  何永賢提到,她出任建築署署長期間,帶領建築署團隊與承建商合作,採用MiC技術,短時間內完成多項檢疫設施、臨時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成效顯著,「除了加快建築速度,我們希望地盤可以更安全、更環保。」何永賢表示,MiC採用「先裝後嵌」概念,把建築物分成多個獨立單元,人手密集和需時較長的工序都先在廠房完成,再運往工地裝嵌,如「砌積木」般疊起,可有效縮短工地施工時間,更可望減少工地所需人手。「以早前建造檢疫中心為例,當時香港(的工地)有7000人開工,內地(的工廠)也有7000人,我們可以想像,若全部工序都在香港進行,要在香港在找1.4萬、1.5萬個工人,是非常困難。」

  研加強部門協作減省程序

  至於無人機、試水機械人等新工具應用,何永賢說,現時已有公務工程及房委會項目試用,成效不錯,日後可望更廣泛應用。她又提到,新技術的應用不但可望提升效率,更可望吸引年輕人,甚至是女士從事建造業,有助解決建造業人手不足及從業員老化問題。

  「我經常跟其他人提到一個例子,在參觀科學園一個項目時,一個女孩拿着iPad向我們介紹項目建造情況,我留意到這是一位優雅的女士,她甚至做了漂亮的立體指甲,可能以往大家不會想像到做建築的人會塗指甲,但因為有了科技工具,女孩子做地盤都不是難事,這就令我們在人力資源上有了更多空間」政府近年積極把MiC引入各項公共工程,研究顯示,採用MiC的施工時間,較傳統建築方法縮短近一半,並減少最少一成建築成本,同時提升工地生產力至少一倍或以上。

  被問到會否要求房屋署就採用MiC等新技術設定指標,何永賢未有正面回應,但表示房署已物色多個項目採用MiC,涉及約20000個單位,她形容是個好開始。

  除探討進一步應用新技術,何永賢亦透露,研究加強不同部門協作減省程序,加快興建及落成公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