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食環署滅鼠情況後,今年5月發表報告指出,公署人員實地走訪時發現食環署前線員工放置毒鼠餌時,沒有在包裝袋打孔以散發味道吸入老鼠,建議食環署檢視相關工作指引,並作突擊抽查,確保員工所採取的步驟恰當穩妥。
報告引述承辦商員工解釋,老鼠會自行扯開鼠餌包裝袋進食。公署認為情況顯示員工對正確使用鼠餌的理解嚴重不足,直接影響成效。公署又表示,食環署前年起已陸續規定承辦商須在鼠餌包裝袋上打孔。
報告發表後,大公報記者曾走訪九龍城區包括黃埔、紅磡、何文田一帶多處毒鼠餌放置點,發現部分新放置鼠餌的包裝袋上沒有打孔。現場所見,一般鼠餌的放置量會按後巷長短來決定,由6至12袋不等。記者在紅磡街市後巷所見,8袋毒鼠餌中僅三袋有打孔,反映即使食環署有所指引,承辦商並未完全遵從。
捕鼠籠內番薯變黑發臭
記者又發現,附近有燒臘、肉店的後巷中,放置的捕鼠籠仍以番薯作餌,而番薯早已變黑發臭,籠中卻無鼠蹤,區內多處放置的捕鼠籠,基本都沒捉到鼠。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指出,食環署員工的滅鼠工作已變得流水作業,「只要有放鼠餌,不管是否殺得死老鼠,署方監督工作有漏洞」,包括放餌位置及手法均錯漏百出。他表示,早前在大成街街市觀察外判商員工放餌,他們竟將全部鼠餌集中放在街市中心位,老鼠爬上排檔頂或角落都不會去吃。
梁廣源說,用膠袋裝着鼠餌放置的成效有限,因有違老鼠進食習性,當老鼠嗅到鼠餌味道,將包裝袋抓破後,鼠餌會散落一地,老鼠反而不會進食,「你估雞?逐粒紅米(毒鼠餌)去啄,應該用餌盒(bait box)裝住老鼠藥,老鼠係喜歡在黑暗、有安全感的地方進食。」